大型醫院門診醫用污水處理設備設計工藝
一、概述
醫院污水處理的一般方法
在我國的醫院,對污水的處理過程,一般采用三中處理方式,分為消毒處理、物理處理以及生化處理。這三種處理方式依次進行,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首先是消毒處理(一級處理):對于一些醫院的綜合污水的處理可以通過一些混凝沉淀的方法,采用預處理,去除污水攜帶的病毒和病菌的顆粒物等,再進行一級強化消毒處理,不僅能降低消毒劑的用量,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消毒的效果,進而避免由于消毒劑使用過量,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醫院的污水處理系統前部會設置自動格柵,醫院的污水經過了化糞池后再進入調節池,而調節池污水經過自行提升沉淀,沉淀過后的水流入接觸池再次進行消毒處理,這樣,通過接觸池排放的水,就能直接達到排放標準。
大型醫院門診醫用污水處理設備設計工藝
污水處理消毒系統的污泥及欄柵會將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污水垃圾采用添加石灰石的方式進行集中地消毒處理,然后運送出去。而以及消毒處理不僅可以將污水中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去除,而且可以達到好的消毒效果,提高了后續消毒劑的用量,堅守了投資費用,有利于進入二級處理。
2、物理處理(二級處理):主要是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去除到90%之上,對懸浮物的去除要達到95%以上,這樣污水的有機物才能達到排放標準,二級處理的工藝流程是將綜合污水放到調節池然后再進行生物氧化后接觸消毒。由于調節池內有設置提升的水泵,一般的生活污水直接通過化糞池到達調節池,污水經過調節池直接進行生物處理。這樣可以使得污水進入接觸池消毒,進一步的排放。對于調節池、生化池、接觸池產生的垃圾以及污泥,需要采用加石灰石的方法進行集中消毒處理后再送出焚燒,
而二級處理工藝大部分是一些非傳染病醫院或者傳染病醫院的污水和糞便進行分別收集。對一些糞便應該預先獨立消毒,可經過單獨處理或者通過下水道等方式進入化糞池進行處理。生活的污水則直接進入已經預消毒處理后的調節池。所有工序都是在密閉的環境中運行,然后經過統一的通風處理之后,進行換氣,后廢棄的消毒采用紫外線進行消毒后再排放。二級處理可以降低一些垃圾物體的濃度,其特點在于采用具有了過濾功能的的好氧處理工藝,更加的有利于消毒,比較適用于排入自然水體的地點進行污水處理。3、生化處理(三級處理):三級處理是進一步的處理非常難以降解的有機物以及一些水體富營養化的一些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是生物脫氮除磷法和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整個的過程是經過污水提升泵的提升之后,經過一些篩率器,之后再進入沉砂池,經過有效的分理的污水進入沉淀池,而沉淀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設備進行下一步處理。
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接著進入二次沉淀池,而二次沉淀池的出水是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了三級的處理。而一級強化處理結束之后此為二級處理。二次沉淀池的污泥一部分會回流到沉淀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而一部分進入了濃縮池,之后再接著進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干燥的設備之后,污泥后被利用。
二、工藝介紹
為了防止污水在池內短路,可以在池內設置若干縱向隔板。污水中的懸浮物會在池內沉淀,對于小型調節池,可考慮設置沉渣斗,通過排渣管定期將污泥排出池外;如果調節池的容積很大,需要設置的沉渣斗過多,這樣管理太麻煩,可考慮將調節池做成平底,用壓縮空氣攪拌,以防止沉淀,空氣用量為1.5~3m3/(m2·h) 調節池的有效水深采取1.5~2m, 縱向隔板間距為1~1.5m 。
如果調節池采用堰頂溢流出水,則這種形式的調節池只能調節水質的變化,而不能調節水量和水量的波動。如果后續處理構筑物要求處理水量比較均勻和嚴格,可把對角線出水槽放在靠近池底處開孔,在調節池外設水泵吸水井,通過水泵把調節池出水抽送到后續處理構筑物中,水泵出水量可認為是穩定的。或者使出水槽能在調節池內隨水位上下自由波動,以便貯存盈余水量,補充水量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