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式豆制品加工廠污水處理設備
一、污水處理過程
生活污水通過管網進入到污水廠之后,典型的處理過程如下:
一級處理主要是物理處理。格柵很好理解,就是一個過濾設備,有粗有細,污水中的碎片、廁紙、塑料袋等等以及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如鞋子、視頻中提到的狗,基本都在這里被截留。沉砂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比較大的無機顆粒(即砂),防止堵塞和磨損后面的泵和管道等,原理很簡單,因為砂石比較重,會比有機物先沉下來,有時候為了防止大顆粒有機物沉下來還會曝氣。均化(調節)池是為了調節水質和水量,一天中水量變化比較大,一般來說早上和晚上是用水高峰期,工業廢水中有些是酸性的,有些是堿性的,混在一起可以節省化學品的投加量。初沉池主要去處比較容易沉下來的有機物,減輕下游負擔。
地上式豆制品加工廠污水處理設備
二級處理的是生物處理,工藝主要是上面提到的活性污泥法及其變法(氧化溝、生物膜法等等)。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是培養細菌,吃掉污水中的有機物,然后在二沉池讓細菌沉淀下來,上清液流出。所以視頻中講到的“屎”其實已經不是屎,主要是細菌和部分不能被細菌吃掉的有機物(unbiodegradable organics)。后來人們發現光去掉有機物還不行,污水中的營養元素氮、磷排到水體中,會造成富營養化,所以后來發展出了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AAO,本質上還是活性污泥法,不過是在一群干體力活的細菌里發展出了一些有特殊手藝的。
上面說的活性污泥法主要用的是好氧菌,需要大量氧氣,所以通常叫曝氣池,是污水處理的主要耗能單元。活性污泥法的另一個缺點是,好氧菌吃掉的有機物,大概只有40%會通過新陳代謝轉化為二氧化碳排出,剩下的用于生長,所以污泥長得很快,除了回流一部分到反應器中繼續工作,另一部分叫做剩余污泥需要進行處理。
二、處理工藝
豆制品污水處理設備(小型豆腐加工廢水處理設備)豆腐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豆腐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曬干后的大豆經篩選去除雜質后,用水浸泡、淘洗去除灰份,漂洗至潔凈,使其充分吸水膨脹,然后用打漿機磨碎,用水調成豆漿。豆漿蒸煮后,根據不同的產品,加人不同量的鹵水,攪拌均勻,壓濾脫水后,可制成各種豆腐制品。豆腐生產工藝:風選一水洗一浸泡一煮漿一點鹵一壓濾一成品
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將膜分離技術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污水處理設備。它用膜組件代替傳統活性污泥法(CAS)中的二沉池
大大提高了系統固液分離的能力,從而使系統出水水質和容積負荷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出水可以作為中水回用。
由于膜的過濾作用。微生物被截留在生物反應器中,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與活性污泥泥齡的*分離,消除了傳統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脹問題。出水能穩定達到或優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標準。
污水經格柵進入調節池后經提升泵進入生物反應器,通過PLC控制器開啟曝氣機充氧,生物反應器出水經循環泵進入膜分離處理單元,濃水返回調節池,進入中水貯水池。反沖洗泵利用清洗池中處理水對膜處理設備進行反沖洗,反沖污水返回調節池。通過生物反應器內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啟閉。膜單元的過濾操作與反沖洗操作可自動或手動控制。當膜單元需要化學清洗操作時,關閉進水閥和污水循環閥,打開藥洗閥和藥劑循環閥,啟動藥液循環泵,進行化學清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