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還為地質災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監測數據可以幫助地質學家和工程師深入了解地質災害的成因和演化規律,為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長期的監測數據積累也有助于評估地質災害治理效果,指導后續治理工作的改進和優化。
一、監測背景
地質災害來源于自然和人為地質作用對地質環境的災難性破壞,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等。我國地質災害復雜多樣,災害頻繁,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關于滑坡、泥石流類災害的研究是行業研究的重點。為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減少人員傷亡,維護社會穩定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地質災害嚴重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使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做好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概述
我司作為行業監測將結構健康監測與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相結合,通過系統性的構建傳感器神經網,綜合性的分析地質災害狀態,并對超過安全狀態的部位進行預警,實現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自動化和可視化。為防災減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質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監測項目一覽表
監測項 設備名稱
地表位移監測 一體化GNSS監測系統
裂縫監測 一體化表面位移監測系統
深部位移監測 一體化深部位移監測系統
地下水位監測 一體化孔隙水壓監測系統
土壤含水率 一體化土壤溫濕度監測系統
降雨量 一體化雨量監測系統
視頻監控 一體化視頻監控系統
泥水位 泥水位監測儀
四、監測依據
《地質災害監測技術規范DB11∕T 1677-2019》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監測規范T∕CAGHP 044-2018》
《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DZ/T0221-2006》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范DB50∕143-2003 》
五、實現功能
1. 通過自動化監測平臺,幫助管理單位實現地質信息化安全監控和過程管理,不再受天氣影響。現場任何地點 一旦發生預警,通過視頻監測掌握現場情況,根據預警等級,采取不同的報警方式,結合相關責任單位及時采取緊急預案措施,疏散人群,及時轉移,減少事故災害發生。
2. 實現從省-市-縣-鄉的多級預警報警機制,給出預警后的應急預案,實現災害監測、預警、響應一體化。 實時長期自動化監測,預防重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發生,減少經濟損失,維護社會穩定。
2. 運營期數據展示:包括常規的數據存儲、報表下載、數據展示外,系統運用BIM+GIS,以及航測技術,展示邊坡三維模型,并展示相關的監測內容和數值變化;
3. 分級預警:按照要求設定不同預警等級,當數據異常時,根據設置自動觸發預警信息,包括平臺推送、短信和郵件通知對應人;
4. 積累邊坡狀態數據:為邊坡長期運營和養護、維修、加固提供必要的決策依據,并對邊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安全狀態評估提供依據;
5. 提供參考依據:驗證邊坡的設計建造理論及施工工藝,從而完善相關地質條件邊坡設計施工技術規程,保障邊坡的使用安全。
16.支持內置式4GFPC天線
云平臺參數:
17.☆支持平臺轉發支持TCP,HTTP
18.☆云平臺支持3D數據查看,直觀查看觀測點的位移方向與變化量
三、產品安裝
安裝要求:1:無論基準站還是測量站周圍都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如果無法避免也應遠離至少20米以上。2:基準站與測量站之間的間距(基線距離)推薦小于500米,最大不超過2KM,并且盡量選擇同海拔安裝,距離過大會導致經度下降。3:基準站與測量站之間盡量可視,如無法可視也要避免存在高墻、建筑物等遮擋。4:應保證測量天線在20米內是最高點。5:安裝底座應牢固,避免因風導致的精度下降。5:數傳天線、lora天線高度不能高于測量天線,應盡量遠離測量天線。為保證后續測量精度,具體安裝事宜也可以聯系公司售后視頻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