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
便攜式*
紅外基礎理論
1672年,人們發現太陽光(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復合而成,同時,牛頓做出了單色光在性質上比白色光更簡單的*結論。使用分光棱鏡就把太陽光(白光)分解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單色光。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F. W. 赫胥爾從熱的觀點來研究各種色光時,發現了紅外線。他在研究各種色光的熱量時,有意地把暗室的*的窗戶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開了一個矩形孔,孔內裝一個分光棱鏡。當太陽光通過棱鏡時,便被分解為彩色光帶,并用溫度計去測量光帶中不同顏色所含的熱量。為了與環境溫度進行比較,赫胥爾用在彩色光帶附近放幾支作為比較用的溫度計來測定周圍環境溫度。試驗中,他偶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放在光帶紅光外的一支溫度計,比室內其他溫度的批示數值高。經過反復試驗,這個所謂熱量zui多的高溫區,總是位于光帶zui邊緣處紅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陽發出的輻射中除可見光線外,還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這種看不見的“”位于紅色光外側,叫做紅外線。紅外線是一種電磁波,具有與無線電波及可見光一樣的本質,紅外線的發現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一次飛躍,對研究、利用和發展紅外技術領域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廣闊道路。
紅外線的波長在0.76~100μm之間,按波長的范圍可分為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極遠紅外四類,它在電磁波連續頻譜中的位置是處于無線電波與可見光之間的區域。紅外線輻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的電磁波輻射,它是基于任何物體在常規環境下都會產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無規則的運動,并不停地輻射出熱紅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運動愈劇烈,輻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輻射的能量愈小。
溫度在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因自身的分子運動而輻射出紅外線。通過紅外探測器將物體輻射的功率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后,*根據轉換后的電信號處理成直觀的溫度值。運用這一方法,便能實現對目標進行遠距離熱狀態測溫并進行分析判斷。
一般功能和規格 |
測溫范圍 | -32~300℃(-26~572℉) |
測溫精確度 | ±1.5%or±1.5℃(2.7℉) |
測量距離比率 | 12:1 |
發射率 | 0.95 |
解析度 | 0.1℃or0.1℉ |
響應時間和響應值長 | 500ms & (8-14)um |
重復性 | ±1%or±1℃(1.8℉) |
℃/℉溫度單位轉換 | √ |
數據保持顯示功能 | √ |
鐳射目標顯示選擇功能 | √ |
背光顯示選擇功能 | √ |
自動關機功能 | √ |
低電顯示功能 | √ |
包裝信息 |
電源 | 9V電池(6F22或同規格電池) |
產品凈重 | 168克 |
產品尺寸 | 146x80x38毫米 |
包裝方式 | 彩盒包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