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土壤“體質”狀況 對癥下藥治土壤
民以食為天,耕地是糧食生產的依托,部分地區耕地被污染意味著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及生態安全將受到威脅。與水污染、空氣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更加難以治理,因其污染具有隱蔽性,往往發現的時候已為時已晚。因此,對于土壤治理主要的一方面內容該是監測。
目前國家“大氣十條”和“水十條”都已經出臺,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已經“有章可循”。201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據媒體報道,由發改委、環保部、國土資源部、住建部、農業部等多部委共同參與制定的“土十條”(《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經過幾十稿的修改完善,征求了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意見,已經將修改完善后的文件提交國務院審議,目前已經進入方案編制關鍵時期,有望在今年內出臺。
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下一步要推“土十條”,就必須掌握土壤的“體質”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給土壤“治病”。據了解,目前我國多地已經開展土壤監測的國控點位的建設工作。
如四川省環保廳發布《四川省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布設方案》,以重點防控重金屬污染為主線,在9大重點區域增設384個土壤環境監測國控點位,全面反映全省重點區域土壤環境風險狀況、變化和發展趨勢。揚州市結合“十一五”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點、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類型、實地勘察等情況,計劃106個監測點位,包括國控點位95個、省控點位11個,基本覆蓋揚州各種土地類型。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開展了大量土壤重金屬污染的調查和評價工作,但目前大尺度的調查和評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小尺度上的研究大多針對工礦和冶煉廠區周邊地區、城郊蔬菜地等,對農業主產區耕地重金屬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相對較少,而且由于調查目的不同、研究方法和評價標準的差異,評價結果的宏觀代表性值得商榷。
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對我國部分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估計過高的結果。因此,要科學認識和正確對待現行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結果。專家表示,應盡快全面把握土壤污染狀況。盡快開展土壤污染普查和監測,全面準確、動態把握土壤污染狀況。
在此基礎上,從全面普查、重點詳查和動態監測三方面入手,、多層面系統推進土壤監測與評價工作,確保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家底清楚,為進一步做好污染修復治理的科學規劃和分類指導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