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企業立足市場需求 尋求產業創新之路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環保產業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加速發展后,“十三五”時期無疑是關鍵的攻堅階段。
為了行業健康理性發展,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相關媒體能源環保頻道策劃《十三五”開局之年環保好聲音》系列報道,旨在傾聽行業聲音,尋找行業“強音”。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正由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環保產業也越來越受到決策層的重視。而水務行業作為環保產業重要組成部分,也一直備受公眾的關注。中法水務執行董事范曉軍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新環保法”出臺以及“水十條”的頒布,凸顯了國家治理水體污染的決心,此外,伴隨PPP模式的開啟,萬億級的水務市場開始展露了崢嶸,這也為行業帶來了的發展機遇。
從理論上來講,PPP的發展在中國的推進,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非常好的投資環境,這是毋庸置疑。但目前在PPP模式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尚存諸多不足需要去完善。范曉軍說,在PPP模式中,各類性質企業沒有均等的參與機會等原因一直是困擾著PPP發展的痛點。由于國有企業有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持,在許多地方政府在PPP項目招投標的過程中,都偏向引進國有企業,這樣就造成了不同性質的企業參與機會不均等的現狀。
他還強調,部分地方政府在招投標的過程中,不允許外資企業參與,缺少公平的市場環境是不利于行業整體的進步。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開始業內連續報出PPP項目中出現低價中標的現象。“一旦低價中標環保項目后續運營出現問題,不僅影響當地環境質量的改善,也將激化政企矛盾的集中爆發。同時也將間接導致更多的企業對PPP模式望而卻步,損害水務行業的整體利益”,范曉軍表示。
此外,地方政府利用國家給予的資金不斷興建項目,但在項目后期運營階段,地方政府缺乏資金與專業的運營能力,導致出現了已建成的項目成為出現“曬太陽”的尷尬情況,對此,范曉軍指出,地方政府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不能只為追求政績做“形象工程”,要秉持長久的發展理念,充分考慮到項目的后期運營,讓污水處理廠真正的服務于民。
目前,全國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方興未艾,擁有不同背景的國有、外資、民營企業在此長袖善舞。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范曉軍表示,企業要把安全置于首位,用腳踏實地的精神專注于新工藝的開發與應用,幫助業主方減少生產、運營成本,加強與同行企業的交流,并且也不能盲從跟隨地方政府的指揮棒,要在市場需求中尋找產業創興之路。
?。ㄔ瓨祟}:中法水務范曉軍:在水務市場需求中尋求產業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