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說過,污泥從污水廠的各個工段收集起來以后,進入到污泥濃縮池/污泥儲池里面進行濃縮/存儲后,降低了一部分含水率,但依靠重力沉降濃縮將低的污泥含水率非常有限,污泥仍然保持了液體的狀態,污泥車將需要將這部分污泥液體送入到污泥脫水機械內進行脫水,轉變成含水率低于80%甚至更低60%后裝車外運。這就是污泥脫水車間的污泥線路,首先我們來看污泥線路的第一道工序設備:污泥投配泵。
污泥是一種介于液體和固體之間的非牛頓流體,濃度越高,非牛頓現象越嚴重。這種流體使用簡單的液體泵傳輸就會產生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污泥中含有的大量的無機顆粒,有機質,纏繞性雜物等,這些會對普通的污水泵的葉輪造成很大損壞。因此在污泥脫水車間,污泥投配泵選擇的都是螺桿泵。
污泥螺桿泵的構造和普通的水泵已經完全不同,就是沒有水泵傳統意義上的葉輪傳送裝置,污泥螺桿泵是一種有獨特構造方式的容積泵,主要由驅動電機及減速機、連軸桿及連桿箱、定子及轉子等部分組成。污泥螺桿泵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偏心螺旋體的螺桿(稱轉子)和內表面呈雙線螺旋面的螺桿襯套(稱定子)。它的污泥輸送裝置是由里面的一根曲軸螺桿在橡膠腔體內旋轉進行的,工作時轉子由電機驅動,在定子內作行星轉動,相互配合的轉子和定子的彈性襯套形成了幾個互不相通的密封空腔。當電動機帶動曲軸轉動時,螺桿一方面繞本身的軸線旋轉,另一方面它又沿襯套內表面滾動,于是形成泵的密封腔室。螺桿每轉一周,密封腔內的液體向前推進一個螺距,隨著螺桿的連續轉動,介質螺旋形方式從一個密封腔壓向另一個密封腔,最后擠出泵體。
由于污泥螺桿泵的特殊性,特別是污泥螺桿泵的定子腔體和螺桿之間的腔位變化問題,污泥螺桿泵的運行管理中一些運行細節工作需要重點管理:
首先是由于螺桿泵的介質傳輸是依靠螺桿和定子腔體變換的空間來推送污泥的,當腔體內沒有污泥介質的情況下,空載啟動使螺桿轉動和腔體硬碰硬,沒有介質在螺桿和腔體之間作為機械緩沖,會使螺桿對腔體形成重擊,一方面嚴重損壞橡膠腔體,一方面會將螺桿和電機轉軸之間的萬向節損毀,根據這個原理,螺桿泵是嚴禁空腔啟動的。因此在螺桿泵的全新啟動前,或者再次啟用長期封存的泵,需要將螺桿泵前后的進泥閥門和出泥閥門開啟,將污泥池內的污泥灌滿螺桿泵腔體后,借助輔助的工具轉動泵軸幾次,這樣才不會損壞定子腔體。正常運行停止的污泥螺桿泵,為了防止污泥在腔體內干化,堵塞污泥泵,污水廠可以在污泥泵進、出泥管路設置沖洗水進入管路,將高壓沖洗水通入到進泥管路中,在污泥螺桿泵停機前,開啟高壓沖洗水閥門,將螺桿泵和管路中積存的污泥沖洗進入到污泥脫水設備內,將腔體和污泥泵內的用清潔水注滿,這樣可以避免螺桿泵停機期間靜止污泥沉積對螺桿泵造成堵塞和損壞,也可以在污泥螺桿泵初次啟動前,將高壓沖洗水進水閥門開啟,使清潔水充滿螺桿泵。
由于螺桿泵本身依然是電動驅動設備,在初次和檢修后啟動前,需要進行點動,檢查電動機轉向與設備標注方向是否保持一致,在運行后,需要定期檢測三相電流是否平衡,工作電流是否在正常范圍內,電機是否發燙等。
需要注意的是,污泥螺桿泵在運行中,是污泥車間損壞率較高的設備,特別是螺桿泵屬于重介質傳輸設備,運行中的介質負荷較大。因此在開始運行前,一定要使用水準檢測設備,檢查泵和電機安裝的軸度精確與否,這是螺桿泵平衡運轉的首要條件。雖然泵在出廠前均經過精確的調定,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設備底座安裝固定不當,會導致底座扭曲,引起同軸度的超差。在首次運轉前,或在大修后應校驗其同軸度。在運行過程中,基座螺栓的松動會造成機體的振動、泵體移動、管線破裂等現象,檢修人員一定要定期對基座螺栓進行緊固,對泵體上各處的螺栓也應如此。在工作中應經常檢查電機與減速機之間、減速機與吸入腔之間以及吸入腔與定子之間的螺栓是否牢固。
在污水處理廠,污泥螺桿泵一般在污泥車間內的低位或者地下位置等場所運轉,而且污泥脫水車間設備眾多,不可能派專人去監視一臺泵的工作,因此定期定點對運轉中的污泥螺桿泵進行巡視就成為運行操作人員的一項重要日常工作,污水廠應根據運行人員配置,污泥脫水段運行時間,制定嚴格的巡視管理制度,及時發現螺桿泵的運行異常情況。對于經常開停的污泥螺桿泵應盡量到現場去操作,以觀察其起動時的情況。巡視時應注意的主要內容:
1)觀察有無松動的地腳螺栓、法蘭盤、聯軸器,變速箱油位是否正常,有無漏油現象
2)注意吸入管上的真空表和出泥管上的壓力表的讀數。這樣可及時發現泵是否在空轉或者前方、后方有堵塞。
3)聽運轉時有無異常聲響,因為污泥螺桿泵的大多數故障都會發出異常聲響。如變速箱、軸承架、聯軸節或連軸節或連軸桿、定子和轉子出故障都有異常聲響。
4)用手去摸電機外殼等處有無異常升溫現象。
5)認真填寫運行記錄。主要記錄的內容有工作時間、累計工作時間、污泥濃度、軸承溫度、加換油記錄,填料滴水情況及大中小修記錄等等。
原標題:污水廠的處理流程中的工藝細節管理(六十一)-污泥處理段的工藝細節管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