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咬定“重塑生態文明新優勢、打造水清河暢樣板城”目標,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一)厚植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嵊州”新格局
一是堅持以創促建,強化聚焦規劃引領。有效推進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各項指標和建設任務,編制并印發《嵊州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嵊州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不斷強化組織領導,組建市委市政府美麗嵊州建設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嵊州市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市創建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分解責任落實,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努力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二是堅持以創促治,擦亮生態環境顏值。扎實開展空氣質量鞏固提升行動,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全市AQI優良率上升到98.1%。編制全市“供水污水兩張圖”,第四水廠正式通水,完成三界水廠、長樂水廠擴容提升;砂石資源整治高壓推進;創成省級美麗河湖1條、省級美麗山塘5個,完成山塘水庫整治37座。實施山海協作產業項目15個。
三是堅持以創促轉,拓展綠色發展空間。工業全域治理完成企業整治1738家,騰出用地指標2000畝,挖掘能耗3.1萬噸標煤。新奉特別合作區框架協議正式簽訂,漕河涇長三角協同發展產業園成功掛牌,新能源裝備萬畝千億產業園初具規模,嵊新臨港經濟區列入省首批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戰略平臺,城北化工園區通過省級復核。
四是堅持以創促精,凸顯現代城市品質。創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個、未來鄉村4個,新培育鄉村振興先行村7個。“西白忘憂”上榜省第三批新時代美麗鄉村共同富裕示范帶,“一庭園三基地”入選省強村富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獲全國通報表揚。“水上詩路”“剡西忘憂”入圍全省縣域風貌樣板區試點,“一路嵊風”農村物流項目被評為部級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二)全面推進“五水共治”,繪就美麗河湖新畫卷
一是標本兼治精準治水。召開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誓師大會,生態環境、建設、水利、農業農村、綜合執法等部門2000多名干部深入一線開展排澇口、輸水管網、污水處理終端、企業排污口大摸排,深挖工業廢水處理不規范、偷排漏排、管網漏損等問題,建立問題庫和靶向化解機制;全力推進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在實施老城區100天攻堅期間,每天投入施工人員1400人、施工機械320臺。累計投資16.58億元,2021年、2022年共完成448個“污水零直排區”建設項目,改造雨水管網227.1公里,污水管網419.7公里,雨水井29994座,污水井44167座,六小行業2198家,工業企業1198家,城區污水主管網全部接通,實現污水全截納、雨污全分流的工作目標。同時,高質量完成了21個主要排水口清淤、主要排水口水質自動監測、“六小”行業整治、10個排澇口水質提升等項目,基本實現“污水不入河、整治不反彈”目標。
二是整體推進系統治水。按照“短期應急、長效解決、杜絕反復”的原則,一方面補短板提升整體效能,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成前,為快速解決管網老化漏損導致雨污合流、污水入河的問題,先行落實應急措施,優先實施存在溢流風險的項目。如投入1.3億元實施萬年亭泵站改擴建工程,建成投運萬年亭應急池、應急處理設備,新增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輸送能力15萬噸/日;投入8200萬元建設4萬噸規模的污水調節池和1萬噸/日的污水應急處理設施;加大老城區吸污頻率,提前清掏化糞池和污水池,避免污水溢流。另一方面重提升形成系統閉環,會同浙江大學、省規劃院、省環科院等專家,商定編制嵊新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挖潛提升和抗風險恢復方案,全面清理污水池面泡沫漂浮物和池內淤泥,提升每日污水處理量。同時,日處理7.5萬噸的開發區污水處理廠項目也已進行施工設計,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縣域污水處理能力。
三是數字賦能科學治水。搶抓數字化改革機遇,搭建治水大腦及智慧排水管理平臺,建立數字管網及泵站系統,聯動生態環境、建設、水利、農業農村、綜合執法部門,實現及時感知、智能預警、協同管理、精準溯源。如以嵊新區域協同治理為切入點,全面構建曹娥江流域涉水污染源數據庫、應急預警和限排數字化管控系統,實現曹娥江嵊新流域水環境整體智治。此外,我市還以省級汛期污染防治試點為契機,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斷面和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等問題,建設
智慧排水系統,實現276.9公里污水管網、12個排水泵站、19個排放口水質指標、187個點位全時段線上流量監測。同時,在160多個河湖關鍵部位安裝視頻“天眼”,智慧監控107座小型水庫,實現24小時“可視化”河湖監督。
四是嚴格執法鐵腕治水。一方面靶向監督形成高壓震懾。在516家重點涉水排污企業、19家大型商超,安裝污水電磁流量計,通過進出水流量實時監測,精準捕捉案源線索,并緊盯重點涉水排污企業和重要河道水質變化情況,加大零點執法、聯合執法力度,頂格處罰超標超量、暗管偷排、非法傾倒等違法行為。2022年共查處涉水案件9起,罰款230余萬元。另一方面多元監督提升項目速效。建立市紀委監委、市兩辦、市治水辦常態化巡回檢查機制,及時下發督查整改通報,對施工進度、質量等指標進行考核,并在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增加“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分值占比,靈活運用“紅黃牌”“蝸牛獎”等監督手段倒逼責任落實。累計開展聯合督查65次,下發督查通報73余份次,通報批評6次,對三江街道“污水零直排區”建設項目推進緩慢頒發“蝸牛獎”,問責8人。
(三)建設全域“無廢城市”,提升固廢管理水平
一是以文件精神為導向,優化組織結構。2022年,我市相繼印發《關于調整嵊州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的通知》、《嵊州市全域“無廢城市”建設2022年工作方案》及“四張清單”、《嵊州市“無廢細胞”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以制度為保障全面構筑起“無廢城市”建設組織架構和工作體系。9月份,召開了全市全域“無廢城市”動員部署會,通報了前期工作進展,解讀了省無廢最新指標體系,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目標任務,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二是以無廢細胞為載體,重視專業培訓。針對“無廢細胞”線上申報的新要求新變化,組織行業專家為各成員單位舉辦“無廢細胞”培訓會3場、推進會2場,并組建“細胞創建微信群”,專家實時在線答疑解惑,全面提升“無廢細胞”填報質量。全年累計創建各類“無廢細胞”111個,各具特色的無廢細胞已經成為我市展示“無廢城市”理念、觀點和方法的重要“窗口”和“名片”。
三是以經驗推廣為抓手,強化亮點宣傳。2022年,我市共上報“無廢之窗”稿件28篇、亮點特色典型案例8個,印發“無廢城市”創建簡報、通報、專報25期;典型亮點刊登在《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無廢之窗”等省級以上文章13篇;“無廢”相關工作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等省級媒體報道53篇,“紹興日報”等地市級媒體報道77篇。此外,還通過全市機關和各大商業實體宣傳電子屏播放“無廢類”公益廣告3萬余條次、制作懸掛無廢標語200余幅、張貼無廢宣傳海報500余張,舉辦特色無廢主題活動6次。
四是以體系建設為統攬,突出治理成效。抓好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嚴厲打擊各類固廢非法傾倒行為。建成投運50噸/日廚余垃圾生產線、9萬噸/年造紙廢渣利用項目。完善工業固廢收運體系,清理危廢1000余噸、一般工業固廢9萬余噸;實行醫療廢棄物一體化管理機制,醫療可回收物回收率99.8%,醫療垃圾處置率100%。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創建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單位200余個,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完建成投運5萬噸/年標準化分揀中心。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農藥用量同比減少2.9噸,累計回收處置農藥廢棄包裝物72.54噸,田間廢舊農膜0.121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22%,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99%以上。
原標題:紹興嵊州市緊盯“三個維度”高質量抓實生態文明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