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天的熱搜都被高考占據了,“直擊多地高考一線”、“高考的送考儀式感有多強?”、“2024高考首日”、“學校為高三學子準備定勝‘糕粽’”......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中高考不僅在考驗學生們,也在考驗環保部門。【5月22日24時起至6月19日,蘇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綠色護考行動”】、【5月25日—6月25日,山東首次開展“綠色護考”活動月】、【自6月3日起,金山區“綠色護考”工作全面展開】、【“綠色護考”倡議書-石城縣】、【盈浦街道嚴陣以待,全面啟動2024年“綠色護考”行動】、【蕪湖發布“禁噪令”】......省市鎮縣,甚至是街道社區,已經嚴陣以待啟動了“綠色護考”模式,就像成為了一個新的“傳統”。
“護考”行動主要目的就是要給考生創造一個更安靜、舒適的備考和迎考,以及休息的環境,主要任務集中在噪聲、異味管控,以及供水需求和安全保障,城市治安及環境衛生治理等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噪聲。
就每年護考的情況來看,施工工地、廣場舞、KTV、文娛場所、室內外裝修、餐飲及夜市、商業宣傳喇叭、交通車輛鳴笛、飆車炸街這些是比較典型的,也是會重點被抓的項目。實際上,噪聲污染作為一種無形的污染種類,其實是比較難防控的,尤其是社會生活噪聲。
原因就在于難取證、成本高、執法難。
這并不難理解,比如裝修噪聲、寵物噪聲、鄰居家小孩的噪聲,樓下餐館的噪聲等等,很多并不是持續性的,也就意味著等到管理人員上門也難以界定,最終很多都是調解、勸阻、協商的民事糾紛,相對于建筑工地、工業生產噪聲這種,執法困難度成倍提升。
當然,近年來,在各地不斷地普法和宣傳下,社會噪聲污染情況也得到了大幅緩解。從每年發布的噪聲污染防治報告來看,聲環境狀況是在持續好轉的。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6.0%,夜間為86.6%,,同比2021年提升了0.6和3.7個百分點。可以看出,夜間雖然是噪聲污染的高發期,但提升也更為顯著。
2022年,全國合計受理的噪聲投訴舉報案件約450.3萬件,同比增加49.3萬件,案件辦結率為99.7%。投訴量與人口數量密切相關,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武漢等8個超大城市噪聲投訴總件數約148.5萬件,占比三分之一。投訴案不減反增,也能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噪聲這個問題。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工業噪聲處罰金額約1300萬元,噪聲污染環境保護稅收入1.4億元;施工噪聲污染處罰案件約 1.2 萬起,處罰金額約1.7億元。施工和工業噪聲管控是有“硬手段”的,不過社會噪聲控制也可以有方法:截至 2022 年底,全國共創建安靜居住小區和寧靜小區 1385 個。
噪聲監管要嚴,降噪設備以及降噪材料的更新迭代,以及噪聲檢測手段的升級也是必要的。很多新建建筑的隔音效果明顯就高于“老破小”,這也得益于建筑標準的提升。
《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 55016-2021)就對建筑聲環境,包括隔聲、吸聲、消聲、隔振等都做了規定。
在生活上,想要“隔音”,從建筑板材上就選擇隔音材料,隔音門,隔音窗,或者是吸音材料都是比較常規的。同時,建筑內部通風系統、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的隔音降噪也較為常見。除了隔音,噪聲監測網絡和噪聲檢測設備滿足了點線面結合監管的需求。
據上述報告,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有3618個點位,在約4.1萬個施工工地安裝了自動監測設備(揚塵噪聲在線監測設備),在城市軌道交通沿線設置了1300余個噪聲監測點位地級及以上城市新安裝機動車違法鳴笛抓拍系統327套,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在公共場所共設置880余套噪聲自動監測設備和噪聲顯示屏。
說回綠色護考,上述報告也有統計數據:2022年,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在考點周邊道路設置了1.1萬處禁停、禁鳴區域,增設提示警示標識4.2 萬塊。高考期間,各地設立的1.6萬個愛心護考崗主動幫扶考生,嚴查闖禁行、亂停車、亂鳴笛等交通違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綠色護考”行動受益考生數量3600余萬人次。
借此機會,我們倡議,遠離噪聲,共享安寧,希望大家都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創建更和諧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