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環境商會主辦的2024專精特新環境企業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環境商會聯合和君咨詢發布《環境專精特新領跑企業發展報告(2024)》。和君咨詢副董事長李向群圍繞報告作精彩分享。
01 環境專精特新小巨人總體發展情況
截止目前,全國已累計培育出五批共129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環境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33家,占全部小巨人企業數量的4%。
李向群表示,環境小巨人企業呈現人數不多、規模不大、賺錢都難、活得夠久。
與此同時,這一群體普遍面臨三大難題。
一,應收高企。2023年,環境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平均應收賬款5.5億元,占平均營業收入比例接近6成,同比增長11.9%。上述企業超過7成的應收賬款同比增長。
二,競爭激烈。體現在三方面,低價競爭情況惡劣,全周期成本無法得到重視。上游(業主/客戶)緊張帶來層層加碼的“卷”。2023年,環境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平均凈利潤率為4.5%,距離10%的及格線很遠,價格下行等競爭壓力帶來盈利困難。
三,管理薄弱。也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量精力投入于單點市場,整體管理體系建設薄弱,二是組織、激勵等核心體系仍然依賴于人治,三是國企改革難,民企投入難。
李向群認為,環境專精特新企業目前面臨的這三個薄弱環節,對發展造成了巨大壓力。
02 六要素支撐專精特新企業未來發展
李向群認為,基于與專精特新企業廣泛交流與調研,總結為六大要素支撐專精特新企業未來發展,幫助這一群體更好地走過行業起起落落。
一是市場:必備三張圖,有序開發。
第一張圖是市場地圖。企業不能只盯項目要看市場。市場和項目之間隔得非常遠。對目標市場要有清晰認知,市場主體、容量、作業標準、既定對手、支付能力等市場情況要盡在掌握。
第二張圖是客戶地圖。依據市場選擇客戶,優選客戶深度陪伴,市場和客戶是兩個概念,有市場不代表有客戶,客戶的基本面、發展潛力、支付能力、需求、信用等都需要考慮。要從一大片市場里選擇值得陪伴的客戶。
第三張圖是項目地圖。有客戶才有項目,好的客戶可以持續提供項目,陪伴客戶幫助客戶提升更多價值才是核心,項目只是盈利手段和結果。不斷耕耘客戶,不斷選擇市場,最終落地項目,實現可連續、可持續發展。
二是技術:科學投入,擁抱未來
“532定律”,50%明確的市場產出,將50%投入有明確的市場產出、并且當前急需的技術研發;30%明確的產品導向,要有一個明確的產品導向在中短期,在兩到三年之內實現迭代和升級,拉開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20%明確的戰略選擇,投向更加中長期三到五年的更新與換代,適用于專精特新企業。
頭部企業這一比例會發生變化,但大部分專精特新企業適用“532定律”來推動發展,一定要留夠足夠的未來余量才有可能保證產品不斷更新迭代,才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技術不被淘汰。
三是管理:精細化與簡單化的平衡,最終走向價值化
管理要做精細化與簡單化的平衡,最終走向價值化。價值實現過程精細化、標準化,項目操作過程、生產、銷售、運行要精細化、標準化精細到每一個動作,而日常管理簡單化和有效化。是否提升效率,是否創造價值是衡量標準。
四是人才:引入、培養、激勵三件事
五是資本:多角度擁抱
資本對環保行業來說是薄弱選項。2023年底,所有環境上市公司市值在200億以上只有18家,100億以上的只有24家,突破百億市值的只有42家。而接近200家企業市值不足40億,40億在資本市場意味著可流通性比較差,資本動作空間會很小。
作為專精特新企業中的佼佼者,533家環境專精特新小巨人中也僅55家上市,廣大專精特新企業擁抱資本的空間還很大。
六是國際化:從被動跟隨到主動出擊,從游擊戰到根據地
未來可能到“十五五”以后,國際化是中國優質企業必須選擇的一條道路,沒有可以規避的可能性。海外市場是一片新興之地,盈利能力及市場空間相比國內來說可能會更好,大家一定要從被動跟隨到主動出擊,從游擊戰到根據地。
03 總結
李向群表示,信息、技術越來越透明的今天,大家拼的是誰做得更加精細化、高效化。專精特新不是中小企業代名詞,大型企業一樣需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的前提下一樣可以做大。對于企業而言,要么越來越大,要么越來越專,縱向與橫向需要有所抉擇。
原標題:李向群:專精特新不是中小企業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