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錦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錦州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要求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6%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
其中提到,將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制定檢查計劃,建立清單臺賬,定期開展儲罐密封性檢測,污水處理場所高濃度有機廢氣要單獨收集處理,含VOCs有機廢水儲罐、裝置區集水井(池)有機廢氣要密閉收集處理。企業開停工、檢維修期間,及時收集處理退料、清洗、吹掃等作業產生的VOCs廢氣。企業不得將火炬燃燒裝置作為日常大氣污染治理設施。
同時,開展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和氨污染防控。加強嚴格居民樓附近餐飲服務單位布局管理。擬開設餐飲服務單位的建筑應設計建設專用煙道。強化惡臭異味擾民問題排查整治,對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安裝運行在線監測系統。穩步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
原文如下↓
錦州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根據《遼寧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遼政發〔2024〕11號),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6%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10%以上。
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產品綠色升級
(一)推動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新改擴建項目須落實國家、省產業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碳排放達峰目標等相關要求。有序推動高爐-轉爐長流程煉鋼轉型為電爐短流程煉鋼,到2025年,廢鋼占煉鋼原料比重達到15%以上。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升級和工藝流程優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鋼鐵行業全面淘汰步進式燒結機。(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二)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2025年底前化工園區制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排查不符合城市建設規劃、行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功能定位的重污染企業,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工業園區。推動綠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低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膠粘劑使用等為重點,實施低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工程;對板材、涂料、包裝印刷、油漆、助劑、膠粘劑企業生產、銷售開展聯合監督檢查,確保生產、銷售環節嚴格執行VOCs含量限值標準。(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能源結構,加速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
(四)大力發展
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原則上不再新增自備燃煤機組,支持自備燃煤機組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增加非化石能源和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50%。實施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有序推進以電代煤,積極穩妥推進以氣代煤。(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積極開展燃煤鍋爐關停整合??h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原則上不再新建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充分發揮熱電機組和大型熱源廠能力,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積,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優先發展熱電聯產項目,助推錦州港、興海、碧海燃煤鍋爐關停整合;不具備關停整合條件的應開展清潔化改造??諝赓|量未達標的縣(市)區全域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持續推進清潔取暖。因地制宜整村、整屯推進民用、農用散煤替代。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城區(含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縣城清潔取暖改造。完成散煤替代的區域及村屯必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用電、用氣需求,防止散煤復燒。建立清潔取暖長效機制,規范設備管理,將設備運行補貼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確保正常運行,發揮環境效益;開展商品煤產品質量監督,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推動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自采暖商鋪并網或清潔化改造,依法全面取締禁燃區內散煤銷售網點。(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交通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七)持續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推動公鐵、鐵水等多式聯運,推進大宗貨物“散改集”。到2025年,
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占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比重保持在10%以上,沿海主要港口利用集疏港鐵路、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新能源車船等運輸大宗貨物比例力爭達到80%;鐵路貨運量比2020年增長10%左右,鐵路貨運量占比達到15%左右。(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
提升機動車清潔化水平。在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等行業和物流園區推廣新能源中重型貨車,發展零排放貨運車隊,到2025年,大宗貨物清潔方式運輸比例達到70%左右。持續推進新能源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高速服務區快充站覆蓋率不低于60%。(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強化非道路移動源綜合治理。推動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港口、機場、工礦企業內部非道路移動機械綠色發展。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舊船舶,推進船舶受電設施改造和港口岸電設施建設,提高港口岸電設施使用效率。對到港船舶開展船舶岸電受電設施加裝情況檢查,查處不按要求連接岸電等違法行為,加快推進船舶節能降碳。到2025年,錦州灣機場橋電使用率達到95%以上。全面實施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加大對相關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力度。強化排放控制區管控,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冒黑煙”現象。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到2025年,完成城區工程機械環保編碼登記三級聯網。(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沈陽鐵路監管局、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遼寧海事局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錦州段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全面保障成品油質量。加強成品油生產、倉儲、銷售、運輸、使用全環節監管,堅決打擊將非標油品作為發動機燃料銷售等行為。嚴格落實購銷存臺賬制度,規范成品油零售行業管理;開展成品油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依法查處成品油生產、銷售領域質量違法行為。提升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油箱中柴油抽測頻次,溯源追究相關主體責任。(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揚塵污染防治和精細化管理
(十一)加強工地和道路揚塵污染治理。將揚塵污染防治費用納入工程造價,持續加強施工工地、城市道路和裸地揚塵污染治理,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0%左右,縣城達到70%左右。(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
(十二)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錦州市、黑山縣、義縣以沙化耕地治理為重點,開展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實施保護性耕作,大力營造科爾沁沙地南緣鎖邊林草帶,阻擊科爾沁沙地南侵。加強露天礦山揚塵管控,依法關閉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限期整改不達標礦山。到2024 年底,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恢復圖斑數336個,治理恢復面積876.6公頃。到 2025年底,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恢復圖斑數222個,治理恢復面積818.5公頃。(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礦山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提高秸稈離田效能,提升秸稈還田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以黑山縣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培育壯大秸稈利用經營主體,健全秸稈收儲運服務體系以及秸稈綜合利用監測評價體系,提升產業化能力,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在高速兩側各5公里,鐵路兩側各2公里,國省道公路兩側各1公里,在人口集中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點位2公里,旅游景區、自然保護區、林地和重要通信、電力設施周邊1公里等區域劃定為禁燒區,壓實秸稈監管責任,嚴厲打擊焚燒秸稈行為;綜合運用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技術手段,強化不利氣象條件下的監管。(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
(十四)強化VOCs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制定檢查計劃,建立清單臺賬,定期開展儲罐密封性檢測,污水處理場所高濃度有機廢氣要單獨收集處理,含VOCs有機廢水儲罐、裝置區集水井(池)有機廢氣要密閉收集處理。企業開停工、檢維修期間,及時收集處理退料、清洗、吹掃等作業產生的VOCs廢氣。企業不得將火炬燃燒裝置作為日常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十五)推進重點行業和區域減排。2025年底前鋼鐵行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錦興鋼廠通過產能置換,長流程轉短流程,完成超低排放建設。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水泥、焦化行業和65蒸噸/小時以上的燃煤鍋爐(含電力)超低排放改造。各縣(市)區加大工業揚塵檢查力度,規范各種料場、堆場管理,按要求督促落實揚塵污染防治措施。以開發區為重點,強化錦州港、糧貿企業等有組織、無組織排放揚塵治理。到2025年,全市工業企業PM10、PM2.5平均濃度比2020年下降20%。(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開展餐飲油煙、惡臭異味和氨污染防控。加強嚴格居民樓附近餐飲服務單位布局管理。擬開設餐飲服務單位的建筑應設計建設專用煙道。強化惡臭異味擾民問題排查整治,對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安裝運行在線監測系統。穩步推進大氣氨污染防控。(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
(十七)加強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編制實施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明確達標路線圖及重點任務,并向社會公開,到2025年底前實現空氣質量達標。(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十八)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區域大氣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污染共治。與周邊城市開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共同應對大氣污染物傳輸。(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十九)完善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2024年底前修訂完善市、縣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優化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標準,提高區域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提升環保績效水平,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施差異化管控措施。結合排污許可制度,確保應急減排清單覆蓋所有涉氣企業,每年9月底前完成應急減排措施清單修訂。(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八、加強能力建設,嚴格執法監督
(二十)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監控能力。進一步完善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監測網絡,開展非甲烷總烴監測。增設并優化縣(市)區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開展市級重點鄉鎮空氣質量監測,在污染嚴重鄉鎮增設小微站。定期更新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全覆蓋。推動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并穩定運行,推動企業安裝工況監控、用電(用能)監控、視頻監控等。建設重型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遠程在線監控平臺。(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強化大氣環境監管執法。拓展工業用電量監控、衛星遙感、熱點網格、尾氣遙測等遠程信息化監管技術手段,強化數據分析應用,提升監管效能。開展船舶、柴油貨車燃油質量監督檢查,對非標油品進行溯源排查,嚴厲打擊相關違法行為。建立縣級異地交叉監督幫扶工作體系,指導基層提升監管水平。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遼寧海事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加強決策科技支撐。按要求開展臭氧來源解析、生成機理和傳輸規律研究以及臭氧前體物減排措施效果評估。到2025年,按要求完成城市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建立工業源VOCs組分清單和農業源、生活源排放清單,力爭形成污染動態溯源能力。(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疾控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推動完善法規標準體系。根據國家立法進程,待遼寧省移動源相關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出臺后,制定我市實施方案;嚴格執行鋼鐵、焦化、火電等行業和燃煤鍋爐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支持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等標準立項。鼓勵團體、企業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技術規范。(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落實各方責任,開展全民行動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領導。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空氣質量負總責,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市(中、省)直有關部門統籌做好專項經費保障。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做好調度評估。(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強化監督考核。將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重點攻堅任務完成情況作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超額完成目標和任務的地區給予激勵,對問題突出的地區實施懲戒,視情組織開展監督幫扶。(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開展全民行動。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大氣環境保護,推進信息公開,廣泛宣傳解讀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舉措、進展成效,多渠道受理大氣污染違法行為舉報,做好公益宣傳,倡導綠色文明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原標題:錦州市生態環境局關于《錦州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