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公眾號消息,10月23日上午,在東營“黃河流域省(區)屬國資國企對接交流會”上,山東環保集團、山西低碳環保產業集團、內蒙古環保投資集團、陜西環保集團、甘肅潤隴環保集團、寧夏環保集團等黃河流域六省區環保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省級環保集團由于先天優勢突出,其一舉一動都吸引著行業的注意力,不少環保集團之間也曾達成過合作,例如今年9月,浙江生態環境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張宇一行到陜西環保集團座談交流。雙方在
環境監測、
智慧環保、數智化賦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中國水網對此類新聞也多有報道。
但像此次合作一般,六省區環保集團“抱團”合作的情況尚屬行業內首次。其未來的方向與關注的重點不得不引發一輪關注與猜測。
六省區流經黃河流域,其重心呼之欲出
眾所周知,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此次,其中六個省區的環保集團參與了戰略協議的簽訂并展開合作,不難看出其未來關注的重心與發展的方向。
在相關消息中也指出,六省區環保集團此次合作,是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進一步加強環保產業合作發展的務實之舉,各方本著“平等互利、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綠色發展”的原則,圍繞加強區域協同合作、共建黃河流域生態環保平臺、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拓展業務合作與交流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將為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長期以來,黃河流域生態本底差,水資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沿黃各省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
作為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仍面臨不少問題。例如,生態環境質量有待提高,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全域性水資源緊張,水資源開發過度;經濟發展不均衡,產業倚能倚重,創新能力不足等。
針對以上問題,國家也多次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并通過政策保障、立法等手段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例如,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首次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發出了治理黃河的新時代最強音。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行進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就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作出具體部署。
在法律方面,更是于2022年10月30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并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不僅如此,一些省級環保集團也將“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納入了發展戰略之中。例如山東省環保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召開的2024年工作會議上提出:“2024年被山東環保集團確定為‘起勢之年’,確定將全面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兩大戰略,高水平建設‘四個平臺’,從打造主業優勢強化產業引領支撐、優化資本結構有效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等多個方面發力起勢。”
為何選擇“抱團”打法?
在筆者看來,六省區環保集團選擇“抱團”打法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復雜而脆弱。黃河西接昆侖、北抵陰山、南倚秦嶺、東臨渤海,橫跨東中西部,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長河。黃河流域東西跨度大,流經地區生態脆弱,環境治理難度大,因此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必須從整體出發,統籌考慮。單個省份或自治區孤軍作戰、各自為政,其成效難以輻射、帶動整個流域。
其次是經濟發展不均衡。與南方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相比,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有所不足。而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更是呈階梯狀分布,上游落后、 中游崛起、下游發達。據了解,2023年,黃河流域經濟總量達到31.6萬億元。其中,山東、河南和四川3個省的地區生產總值之和占黃河流域經濟總量的66.8%。而黃河入海口所在的山東地區生產總值是黃河源頭所在地青海的24.2倍,進出口總額更是后者的670.3倍。
以上兩個原因,是六省區不得不選擇”抱團”的外部客觀原因。此外,筆者認為,六省區選擇"抱團"打法也有著省級環保集團自身的限制與約束。
在行業看來,省級環保平臺從誕生之初,在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市場競爭與融資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遇到的問題都能夠通過資源聚合快速解決。但實際上,省級環保集團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第一,省級環保平臺大多規模龐大,資產數十億到數百億不等,承載著一個省公益性、省內環保資產整合、市場領先等方面的宏大目標。但環保領域的項目通常都具有周期長、投資大的特點,這也對資本運作、人才建設、 項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一些成立時間尚短的省級環保集團目前比較缺乏行業背景與項目運作經驗,難以獨立支撐企業經營或項目運作,需要各方面配合協助。
第二,政治使命與經濟效益難以兼顧。省級環保集團不僅承擔著來自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治性任務,也有自身運營盈利的經濟性目標。環保行業日益市場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內卷"加劇的行業態勢,讓入局企業必須面對較為激烈的市場競爭。這還免讓省級環保集團在平衡政治使命與經濟效益之間兩難。
第三,資產整合的規模效應難以發揮。不少省級環保集團成立是為了整合省內環保國企,避免過度競爭,這也導致環保集團旗下往往有數家子公司、孫公司,且還在不斷整合的路上。但環保資產整合有時能發揮1+1> 2的效應,有時也能"正正得負”,規模大了,運轉不靈活也成為了省級環保集團當前的問題之一。
此外,省級環保集團還存在缺乏突出主業、省外市場與市縣市場拓展難等問題,都制約了省級環保集團的發展。
因此,在面對黃河流域這一貫穿我國國土東西的生態環保命題,摒棄單打獨斗,選擇合作也不足為奇了。
原標題:六省區環保集團抱團,劍指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