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
流域治理區別于傳統的“點源污染治理”理念,是通過介入一個流域整體的水污染治理業務,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按照流域規模大小,流域治理可分為跨省流域治理、跨市(縣)流域治理以及跨街鄉鎮的流域治理。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政府預算日益緊張,同時又面臨擴大和改善公共設施與服務的壓力,環境治理的壓力尤其是流域治理領域表現尤其明顯。流域治理過去存在跨行政區域協調難、資本持續投入難、綜合治理技術集成難、運營管理維護難等多方面問題。大力推廣引發了流域治理模式的改革,一方面流域治理能滿足地方政府在現有的財政預算內,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資本解決污染問題;另一方面流域治理能使企業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本和技術的過程中,完成政府的治理要求,zui終收到回報。
流域是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匯集的區域,是水土流失和開發治理的基本單元。流域大小的劃分是相對的,根據水利部規定,中國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小流域概念,是指面積小于50平方公里的流域。實踐證明,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集中、連續的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條成功經驗。流域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充分發揮小流域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點逐步實施,由點到面,推動整個水土流失地區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綜合性得以充分體現。
說的通俗一點兒,所謂小流域治理就是以集水面積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流域為單元進行綜合規劃,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根據流域特點使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坡面上修水平梯田,造林、種草、溝道內建大小淤地壩,使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各盡其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流域治理可以是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能全面而有效地制止不同部位和不同形式的水土流失。同時流域治理可以充分有效地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減少地表徑流。從而做到水不出溝泥不下山。
流域治理對城市濕地對涵養城市水源、維持區域水平衡、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流域治理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針對目前我國流域治理的嚴峻形勢,只有轉變思路,加強制度體系建設,促進流域治理“區域化”轉變,才能遏制水污染,守住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