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建環能),前身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1990年。公司早期主要涉足鋼鐵冶金濁環水處理、煤炭開采礦井水處理領域,近年來面向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構建了技術產品和市場服務體系。2019年1月6日,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啟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為環能科技控股股東。
長期以來,中建環能以科技助推水環境治理,以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
謀發展——始終致力于自主研發
自有核心技術成為水環境治理的優勢技術
印發的《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推動環保*(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扶持一批專特優精中小企業。
作為一家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的環保企業,中建環能利用自主研發的超磁分離、磁混凝沉淀等技術產品,抓住水污染應急處理市場,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2.3億元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11.9億元。伴隨著業績增長,公司自有核心技術也在不斷地迭代、優化、創新,逐步成為水環境治理的優勢技術。
早在2014年,中建環能創始人倪明亮就敏銳地意識到城市存在著太多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排入城市河道,可能是造成河湖黑臭的現象重要原因之一,并*提出在規劃花費時間較長、需要花費較大財力將直排口納入市政管網的同時,更應補齊短板,加強就地應急處理,在短期內即可杜絕污水直排,恢復河流生態。
多年來,中建環能順應國家在環境治理上的政策趨勢,始終堅持圍繞市場和客戶需求,選擇正確的戰略方向,打有準備的戰役。面向新的區域環境問題,公司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從綠色工業污水治理到城市水環境、從市政污水處理到鄉村水環境治理,技術產品多元化、核心技術自主化、裝備制造精細化、反向混改選擇國資入股,努力推進環境治理,造福一方百姓,始終是中建環能始終不懈的追求。
戰疫情——全力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
在武漢、黃岡等地累計處理污水超過700萬噸,研發“速凈艙”助力生產復工
*肺炎疫情發生后,中建環能下屬企業武漢環能在首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工作人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努力。
由武漢環能運營的污水處理站主要位于武漢、黃岡等地,主要處理污水廠溢流污水、市政管網溢流污水等,在主要的幾個場站處理工藝中,均采用中建環能自主研發的技術及產品。如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超磁分離水體凈化、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等物化技術、曝氣生物濾池等生化技術,對污水進行高品質截污,處理后的污水符合環境質量要求。
超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是通過將不帶磁性的水體污染物賦予磁性,由磁盤吸附打撈進行固液分離,實現水體快速凈化。該技術具有高效混絮凝反應、分離效率高、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優、運行費用低、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已廣泛應用于流域水環境、市政水環境、鋼鐵水環境、煤炭水環境、綠色工業等領域,且效果理想,尤其是去除懸浮物和總磷。
無堵塞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濾池系統,具有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小,系統運行可靠,無堵塞,布水布氣系統免維護等特點。污水均勻曝氣后,流經復式生物填料的過程中,實現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去除。
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是一種對柵渣進行定向粒徑攔截過濾的污水預處理設備。以孔板細格柵/超細格柵為核心,實現毛發和纖維物質的95%以上的高效去除,解決后續工藝中初沉池浮渣等阻塞問題,特別是*解決MBR膜纏繞斷裂和生物濾池阻塞,保證了整套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
疫情發生后,武漢環能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加強組織領導、防控措施、保障措施和應急反應等方面工作,努力保障員工健康安全和疫情防控階段排水安全。50多名一線員工克服困難,堅持駐守,保障污水處理場站正常運行,每日保質保量處理污水22萬余噸。
此外,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和武漢市水務局會議要求,在上述污水處理工藝基礎上,要額外加強污水站出水水質檢測工作。武漢環能迅速響應,在首一時間組織協調了消毒制劑廠家,并為其辦理了通行證運輸消毒物資到武漢污水處理運營項目現場,在處理后的污水排放入河前端增設了殺菌消毒措施,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病毒二次傳播。累計處理超過700萬噸污水,為城市水環境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獲得地方水務部門、業主單位的高度認可。
除了在武漢等地持續的水環境守護工作外,中建環能還聚焦復工復產中人流量的防疫消毒難題,整合內部資源,僅用7天時間,在緊張有序的設計、研發、生產后推出一款集成式消毒通道產品——“速凈艙”。產品適用于各園區、住宅區、消費場所、建筑工地出入口等人群必經的地方進行消毒,達到疫情防控目的。
“速凈艙”一經面市,立即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新華網、央廣網等多家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并于2月20日正式在國家重點工程冰立方的復工項目上使用。“速凈艙”目前已投入批量生產,*次20余套產品已在全國各地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中建環能正以科技力量為抗擊*肺炎疫情做出自己的貢獻。
求創新——構筑六大技術平臺 加強技術產品創新
順應國家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大趨勢
守護城市水環境越來越離不開過硬的技術與產品。中建環能通過構建開放共贏的合作體系,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研發選題思路,持續強化產品裝備體系與技術創新能力。同時順應國家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推進產品創新,緊跟市場需求和客戶需要不斷完善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梳理形成了以技術平臺—產品線—產品為劃分的技術研發體系,建立了以混凝分離、過濾分離、生化處理、水力流體、熱交換、離心分離為基礎的6大技術平臺。用好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作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優勢示范企業,公司圍繞第六代(SMDF)磁分離水體凈化成套設備、MagCS磁介質混凝沉淀技術、MagBR磁介質生物反應器、INPS內進流非金屬孔板格柵、HPHE高效旋流速分設備、SDDR污泥低溫干化設備等產品系列不斷創新,磁分離水體凈化技術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MagCS磁介質混凝沉淀技術及MagBR磁介質生物反應器參與技術成果鑒定為*水平。擁有共232項,其中,發明61項。相關技術成果累計獲得各項科技獎項 24次,注冊商標69個。
公司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科研基地和5000平方米的中試基地,擁有CNAS授權的磁分離水處理檢測中心實驗室和眾多*的科研設備,配備專業研發團隊,技術人員360人,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農村污水治理和飲水安全是國家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城鄉統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魚蝦難現,清溪不再,嚴重影響人居體驗和環境健康。然而,相對于較完善的城市污水收集處理體系而言,農村地區由于村莊分布比較分散、人口密度較低、地形較為復雜不宜鋪設管網、污水分散且水量小的特點等原因,較大規模地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在現階段并不可行。
針對農村污水治理難題,中建環能推出了以生化技術為核心的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MagBR磁介質生物反應器進行單戶或多戶的污水就地處理。此設備將一戶或者是附近幾戶的生活污水分片收集之后,進行就地處理。一般采用小型的污水處理設備或者是化糞池、坑塘等自然處理模式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模式具有節省管網投資、操作管理簡單、運用靈活等特點,適用于村鎮污水、新農村聚居點、學校、旅游景點、高速公路服務區、酒店、小型企事業單位點源污水達標處理。
此外,中建環能提供從給水側到排水側的完整的村鎮水環境綜合整治解決方案,覆蓋水源地保護、飲用水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水污染應急處理及水環境修復等服務內容,形成了從工藝設計咨詢到設備集成到智慧化運營的體系化產品和服務。
如杭州余杭良渚農污項目設計建設規模為每天30立方米,采用地埋式MBBR磁介質生物反應器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水質標準。
建筑工地在施工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基坑降水(泥漿水)、沖洗廢水等廢水,如果這些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將對水環境造成污染,可能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施工方也會受到環保追責和巨額罰款。隨著綠色環保施工在建筑行業的深入推進,圍繞綠色工地進行施工建設成為了工程建設企業的必然選擇。
“速清池”是中建環能針對建筑工地施工作業產生的基坑降水、洗渣土車廢水等工地廢水特點研發的一體化工地廢水快速處理成套設備,以高效混凝沉淀技術為核心,主要由混凝、沉淀、分離等技術組成,可以將工地廢水快速處理成清水,循環回用于工地洗車,沖洗道路等,可大大節約工地用水量和減少污染排放,特別適用于缺水地區和排污管網還未建設的地區。建筑工地廢水處理及回用,既是法律法規的約束,也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可以預見在實踐中會產生可觀的環保與經濟效益,中建環能將會持續推動相關工作開展。
同時,為保障人員進入工地后,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下工作,降低職業病健康風險,中建環能推出了建筑工地環境保障系列產品。“多尺度除霾機”能夠以霧治霾,減輕工地揚塵污染,有效去除空氣中PM2.5,“膜法飲用水處理設備”可用于凈化工地飲用水,保障工地飲水安全。
中建環能將順應國家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的趨勢和要求,在企業核心價值觀“品質保障,價值創造”的引導下,以融合通達贏得市場,以精益求精創造價值。為加強關鍵環保技術產品自主創新,推動符合市場需求的環保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提高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而努力。立足生態環保、著眼科技創新,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中建力量”。
守初心——城市環境治理實踐
總運營水量超過2.5億立方米,自主研發技術及產品守護城市水環境
截至2019年12月,中建環能累計在運營項目總數72個,總運營水量超過2.5億立方米,分布在全國各地,為守護所在地水環境安全默默耕耘。近年來完成了青島李滄區海綿城市建設、陜西亭南煤業礦井水處理、北京平谷泃河小流域治理、四川金堂淮口工業污水處理廠運營、浙江溫州市政污水廠提標改造等數十個項目。面向新的區域環境問題,中建環能也積累了自己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武漢機場河明渠上游及上游周邊市政管網多處溢流,晴天溢流水量約每天50000立方米,為緩解上游溢流及下游處理能力不足的情況,決定在機場河明渠西渠鋼壩閘及附近箱涵內取污水,采用超磁分離+曝氣生物濾池就地處理后排入機場河明渠。
北京平谷泃河流域面積1712平方公里,包括小龍河、龍河、金雞河等支流。周村站排污口地理位置偏遠,居民的生活污水尚未納入市政管道, 而要完成這些工程的全部建設需要3~5年時間,為了在此期間保障市民生活環境,使水體透明澄清,減少臭味,經市場與客戶的篩選,超磁分離水體凈化站應運建成,處理規模達每天31000立方米。項目自建成正式運行以來,大幅度的削減了入河污水的污染物濃度,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實現了水清岸綠。
四川金堂工業園區污水廠運營項目主要處理工業園區排水,設計處理規模為每天20000立方米,采用ROT商業模式,深度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準Ⅳ類地表水水質標準。
浙江溫州市西片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設計處理能力總共25萬立方米/天,出水指標為一級B標。隨著接納管網處理水量的不斷增加,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集中采用中建環能的MagCS磁介質混凝沉淀工藝,對水體中的SS和TP進一步去除,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在需要提標到更高標準的污水廠,還可以增加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出水可以達到地表準Ⅳ類水標準。
MagCS磁介質混凝沉淀技術產品,指一種在傳統絮凝沉淀基礎上,投加專性磁介質、結合磁回收等工藝,實現高效水質凈化的新型成套水處理設備。反硝化深床濾池則是集生物脫氮及過濾功能為一體的污水處理設備。能在高效去除SS的同時,通過補充少量碳源,達到脫氮效果。
天鐵集團1750熱軋水處理項目設計處理規模為每小時13000 立方米,采用自主研發的稀土磁盤水體凈化工藝。作為鋼鐵冶金濁環水處理主流技術之一,這項工藝在全國很多大型鋼鐵廠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四川簡陽旅游景區三岔湖周邊度假村污水主要為餐廚廢水、賓館住宿洗漱廢水等,僅有3個污水儲存池,總計污水量約為每天40立方米,滿足不了達標排放的要求。按照《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51/2311-2016》對污水進行就地處理,污水處理量達到每天50立方米。采用Bio-MOST微氧速澄工藝。項目實施后,實現了對三岔湖水環境的保護,為游客提供更好的休閑環境的同時,提升當地旅游收入,有利于提升景區的環境效益和品牌形象。Bio-MOST微氧速澄生物反應器是中建環能推出的一種集高效生化和快速澄清為一體的污水處理設備。通過準確的溶解氧控制,在一個反應池中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反應,采用*的填料實現快速固液分離,達到高效脫氮的效果。
四川成都市成華區新山生活垃圾壓縮站垃圾壓縮滲濾液應急處理項目,設計處理水量為每天50立方米,主要采用物理+生化工藝,混凝沉淀+A/O+MBR,污泥處理采用疊螺脫水機,處理后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之后排放進入市政污水管網。
青島李滄區國家海綿城市試點 PPP是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試點項目,也是青島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域的一部分,板橋坊河流域 PPP 項目包,總投資約2.5億元,各類項目共計 31 項。在青島市嘉苑改造工程中,由于改造后需實現雨污分流,按照現場條件,結合海綿措施,采用截流和調蓄建設方案,以控制面源污染和內澇。
RID雨水截蓄系統是中建環能研發的適用于城市控源截污、管網整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產品。通過在排水系統中合理設置截流和調蓄設施,可有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內澇災害、增強排水系統穩定性、提高污水處理效率、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陜西亭南煤業礦井水處理項目設計處理規模為每小時3000立方米,占地面積為1900平方米,采用超磁分離水體凈化工藝,出水懸浮物去除率達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