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化糞池水處理設備工藝原理
化糞池(工業技術)化糞池是一種利用沉淀和厭氧發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懸浮性有機物的處理設施,屬于初級的過渡處理構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糞便、紙屑、病原蟲、懸浮物固體濃度為100~350mg/L,有機物濃度BOD5在100~400mg/L之間,其中懸浮性的有機物濃度BOD5為50~200mg/L。污水進入化糞池經過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懸浮物。沉淀下來的污泥經過3個月以上的厭氧發酵分解,使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的無機物,易腐的生污泥轉化為穩定的熟污泥,改變了污泥的結構,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定期將污泥清掏外運,填埋或用作肥料。要求:化糞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計算容積,應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4.8.4~4.8.7條確定。污水在化糞池中停留時間宜采用12h~24h。對于無污泥處置的污水處理系統,化糞池容積還應包括貯存污泥的容積。
揚州--化糞池水處理設備相關起源
在城市生活區內設置化糞池的初始目的是為了積取肥料.隨著城市化的進展及環境污染的加劇,化糞池對保護水體起到了積極作用。現今,在我國許多大城市,化糞池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料的作用已基本消失,化糞池已成為環境保護的基本措施之一。
工藝流程
化糞池是利用沉淀和厭氧發酵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懸浮性有機物的處理設備。高效波紋玻璃鋼化糞器內部設有隔板,隔板上的孔上下錯位,不易形成短流,并將整下罐體分成三部分;一級厭氧室、二級厭氧室和澄清室,一級、二級厭氧室底部相通,內部加有“MDS特型填料”。這樣的分隔減少了污水與污泥的接觸時間,使酸性發酵和堿性發酵兩個過程互不干擾,同時填料的存在增加了污水污泥與厭氧菌的接觸表面積,大大提高了反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