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厭氧消化池
隨著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等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厭氧生物處理被認為是效率低、HRT長、受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影響大,因此處于一種被遺棄的狀態;但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的廣泛應用,產生的剩余污泥也越來越多,其穩定化處理的主要手段是厭氧消化,這是第二階段的主要特征;1927年,*在消化池中加上了加熱裝置,使產氣速率顯著提高;隨后,又增加了機械攪拌器,反應速率進一步提高;50年代初又開發了利用沼氣循環的攪拌裝置;帶加熱和攪拌裝置的消化池被稱為高速消化池,至今仍是城市污水處理廠中污泥處理的主要技術。
一、消化池的類型與構造
厭氧消化池主要應用于處理城市污水廠的污泥,也可應用于處理固體含量很高的有機廢水;它的主要作用是:① 將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沼氣;② 將污泥中的一部分有機物轉化成為穩定性良好的腐殖質;③ 提高污泥的脫水性能;④ 使得污泥的體積減少1/2以上;⑤ 使污泥中的致病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的滅活,有利于污泥的進一步處理和利用。
1、消化池的分類:
消化池可以按其形狀分為:圓柱形、橢圓形(卵形)和龜甲形等幾種形式;也可以按其池頂結構形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固定蓋式和浮動蓋式的消化池;或者還可以按其運行方式的不同分為:傳統消化池和高速消化池。
1) 傳統消化池:
傳統消化池又稱為低速消化池,在池內沒有設置加熱和攪拌裝置,所以有分層現象,一般分為浮渣層、上清液層、活性層、熟污泥層等,其中只有在活性層中才有有效的厭氧反應過程在進行,因此在傳統消化池中只有部分容積有效;傳統消化池的大特點就是消化反應速率很低,HRT很長,一般為30~90天。
2) 高速消化池
與傳統消化池不同的是,在高速消化池中設有加熱和/或攪拌裝置,因此縮短了有機物穩定所需的時間,也提高了沼氣產量,在中溫(30~35?C)條件下,其HRT可以為15天左右,運行效果穩定;但攪拌使高速消化池內的污泥得不到濃縮,上清液與熟污泥不易分離。
3) 兩級串聯消化池
兩級串聯,*級采用高速消化池,第二級則采用不設攪拌和加熱的傳統消化池,主要起沉淀濃縮和貯存熟污泥的作用,并分離和排出上清液;二者的HRT的比值可采用1 : 1~1 : 4,一般為1 : 2。
2、消化池的構造
消化池一般由池頂、池底和池體三部分組成;消化池的池頂有兩種形式,即固定蓋和浮動蓋,池頂一般還兼做集氣罩,可以收集消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消化池的池底一般為倒圓錐形,有利于排放熟污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加藥間操作規程
1、開機前檢查:
1)檢查所有管道、閥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2)檢查各加藥設備的劑量泵、攪拌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3)檢查電氣設備處于正常工作狀體。
2、各種藥劑的配比和投加方式:
果汁廢水治理工程共投加五種藥劑,他們分別是氫氧化鈉、絮凝劑、混凝劑、營養物(氮、磷)分別敘述如下:
1)氫氧化鈉——用于調節水質的PH值。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20%-25%配置,即1份藥4份水或1份藥3份水。
投加量:按PH值得要求控制。啟動期PH控制在7.8-8.5,正常工作期PH控制在7-8。
投加方式:可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劑量泵投加,也可在池內直接投加。
2)混凝劑——用于氣浮裝置的加藥和二沉裝置的加藥。
藥劑名稱:聚合氯化鋁(PAC)。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0%-15%配置,即1份藥9份水或1份藥7份水。,藥劑配好后開動攪拌器攪拌至均勻即可使用。
投加量:按水質指標試驗后確定投加量,一般情況下按上述比例配制的藥品投加量應在20-50mg/L范圍內。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計量泵投加,也可在池內直接投加。
3)絮凝劑——用于氣浮裝置的加藥和二沉裝置的加藥。
藥劑名稱:三號絮凝劑(聚丙酰胺PAM)。
配藥方式:按重量濃度的1%-2%配置,即1份藥99份水或1份藥98份水。藥劑配好后開動攪拌器,至少攪拌1.5-2小時使其熟化后方可使用。
投加量:按水質指標試驗后確定投加量,一般情況下按上述比例配制的藥品投加量應在5-10mg/L范圍內。
投加方式:用專門配置的加藥裝置,計量泵投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