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喀什次氯酸鈉發生器工藝流程
次氯酸鈉發生器是水處理消毒殺菌設備的一種,該設備以食鹽水作為原材料,通過電解反應產生次氯酸鈉溶液。次氯酸鈉是強氧化劑和消毒劑,它是通過取源于廣泛價廉的工業鹽或海水稀溶液,經無隔膜電解而發生的。為確保次氯酸鈉質地新鮮和有較高的活性。保證消毒效果,本裝置一邊發生,一邊將發生的次氯酸鈉投加使用。它與氯和氯的化合物相比,具有相同的氧化性和消毒作用。
博斯達次氯酸鈉發生器設備特點
(一)次氯酸鈉發生器為組合形式,鹽的溶解,稀鹽水的調配,投加計量及次氯酸鈉循環發生在一只槽體內進行,投資少、占地省、設置靈活。
(二)發生器為管狀、內冷、單極、串開相接的組合形式,發生器陽極以鈦為基體,涂二氧化釕,電位低、壽命長。在正常操作情況下.每支每次連續發生200—300小時。次氯酸鈉發生過程為隔膜式自然循環形式,因此,鹽利用率高,電解過程電流效率高,次氯酸鈉產率大,能耗小,運行費用低。
次氯酸鈉發生器安裝要求
1、設備布置于混凝土基礎上,尺寸見圖,電控柜與設備間距以400mm為宜。
2、設備間應按裝通風換氣扇及地漏。
3、設備進水管徑DN20, 壓力不低于0.25Mpa, 出次氣酸鈉口DN20.
4、消每池與設備間距離不宜過遠,一般不超過20米。
喀什次氯酸鈉發生器工藝流程
目前我國已建設有相當數量的醫院污水處理設施,對醫院污水的污染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與發達國家醫院污水處理狀況及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相比,我國醫院污水處理水平整體較低,尤其2003年初具有高度傳染性―SARS‖的爆發,對現有醫院污水處理的工藝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考驗,使現有醫院污水處理的不足表現得更為突出。醫院污水,尤其是傳染病醫院、結核病醫院污水中,不同程度地含有多種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在環境中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有的在污水中存活時間較長,當人們食用或接觸被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和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水或蔬菜時,就會使人致病或引起傳染病的暴發流行。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細菌學檢驗證明,國內歷次大規模傳染病的暴發流行,都與飲用或接觸被污染的水有關。例如1987年上海市發生甲型肝炎大面積暴發流行,系由于帶有甲型肝炎病毒的糞船污染了毛蚶所致。近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發生霍亂,暴發面積之廣,死亡人數之多,為有史以來所罕見,并且發病多半在不發達國家的沿海地區,據報導,均因飲用水受到病人排泄物污染所致。目前比較常用的醫療污水處理工藝:一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工藝、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傳統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法、SBR法、AB法、A/O和A2/O法A/O系統和A2/O系統是由缺氧-好氧或厭氧-缺氧-好氧、CASS工藝生化處理等諸多方法。一級處理工藝常規一級處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SS),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其主要設備和構筑物是:格柵、沉砂池、沉淀池等。格柵可去除污水中較大的顆粒物質和漂浮固體物質。沉砂池可以去除0.2mm以上的沙粒,沉淀池可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懸浮物。一般通過一級處理可去除60%懸浮物和20%BOD5。醫院污水一級處理和氯化消毒的典型工藝流程是:來自病區和其他含菌污水通過排水管道匯集到污水處理站,對于糞便污水應先通過化糞池沉淀消化處理,然后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站設有格柵、調節池、計量池、提升泵和接觸池。消毒劑通過與水泵聯動或與虹吸水混合后,進入接觸池,在接觸池內污水和消毒劑經過一定時間的接觸后達到水質凈化和消毒要求之后排放。化糞池或沉淀池產生的沉淀污泥按規定進行定期消除和消毒處理,二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主要是指生物處理。生物處理可以去除污水中溶解的和呈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其B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的BOD可降至30mg/L以下,同時還可以去除COD、酚、氰等有機污染物。常規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如活性污泥法不能去除水中的氮和磷。因此,國內外開發了生物脫氮除磷的改進二級處理技術或稱三級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