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人物 | 四代測繪人講述與測繪結緣的芳華故事
閱讀:344 發布時間:2019-11-18導讀
蒼穹浩瀚,吸引著人們探索的目光。然而,也有一群人選擇將目光聚焦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從頂嚴寒、冒酷暑,肩扛沉重的測繪儀器奔走四方到有衛星、航測、GPS等*技術和設備的助力,一代又一代測繪人在國家基礎建設的征程上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60后的他,是前人之樹
他,幾十年如一日,奮戰在測繪的前線。
那時候國家剛恢復高考,學校畢業后,響應政策招聘,自愿服從統一分配,他就這樣走進了測繪生涯。
“我們當時的學習,說出來可能讓你們發笑,就拿著1:1萬的地圖,在室內細細研究查看,甚至拿來描圖,然后出去判讀地形。這樣練多了,出去做外業工作,一看地形如何,回來就知道怎么畫了。同時還要練習漢字和阿拉伯數字、描等高線等等,都是為了在外業使用。那會測圖用大平板,要翻書一點點描,不像現在都用紅外線了。”
“考試通過后,就自行組隊,出去外業測量,雖然辛苦,但那時候大家志同道合,一心只想做好測量工作。一出去就是一個多月,當時做控制測量,不允許任何錯誤,不能做更改,現場讀數,現場計算,盡力提率,避免返工。”當他說起剛做測繪工作時,目光悠遠而深沉,嘴角微翹,一切宛若歷歷在目。
在談到以前的老同事時,他神色略顯黯淡,或許他內心深處始終惦記著那群曾同甘共苦過的同事們。“以前測繪工作出外業時,都是靠兩條腿,一雙解放鞋,緩慢步行。特別是上山描等高線的時候,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山上到處是蛇蟲鼠蟻,條件甚是艱苦。在幾百米高的山里,找不到路,晚上就在山地上露宿,天亮了,就跟當地民眾一起砍樹、開路……”
為我們講述這些故事的他叫歐榕強,在80年代前就已從事測繪事業,扎根野外,席天慕地……,這些都曾是他跟他的同事在那些年經歷過的!
“80年代前,工作不被理解,特別是那些繁華地區的人都看不起測繪人,認為這活又苦又累又臟。到了90年代,每位外業職工能用上自行車代步測量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2000年后,條件進一步改善,人員結構也有所調整,以往的測量行業都是漢子集中地,現在有女同志加入了,看得出行業的發展和變化。但貫穿始終的是,同事間關系特別好,堅持著老測繪的傳幫帶精神,同吃同住同勞動……”他絮絮叨叨道,有些感慨也有些滿足。
70后的他,是中堅力量
他,生于1974年,與測繪結緣已有十幾個年頭了。
職高畢業后的他,從事過電工,焊工,打膠工……200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測繪結緣,一轉眼便是十幾年過去了。他說,干工程都是全國各地跑,工作狀態特別漂泊。
記得剛加入測繪團隊時,他覺得單位跟以前呆過的工地差不多,辦公室、宿舍、廁所、倉庫相互夾雜,不同的是這里人才輩出,以大學生居多。從他剛來時,隊里只有30多人,到如今龐大的測繪隊伍,時光在悄然無息中走過了……
“測繪不光要會測量技術,還得學會各方面技能,泥工活、做標石、刻石、扎模板、扎鋼筋、印字模、模面……,看似跟測繪不沾邊際,但卻關系到測繪成果的好壞。”很認真說這番話的他叫胡建勝,扛著測量儀器走過了許多地方,見過了很多風景,也經歷過不少心有余悸的瞬間。
在一次優于0.2米分辨率遙感影像的外業像控測量工作中,他和同事走進深山進行像控點測量。臨近傍晚7時,觀測結束,為了能盡快把數據帶回駐地整理,趁著天還沒有*黑下來,他便拜托電站的值班人員開摩托車送他一程。
走了幾公里山路,便見山洪把道路淹了近一米深,擋住了下山的路。“山外就在不遠的地方了,不能耽誤數據整理”,這么想著,他便硬著頭皮背著儀器,拿腳架做支撐小心翼翼地趟水……
天越來越黑,路越來越看不清,水又在不停地漲,感覺一不小心就會隨時出現意外,但他仍然想著手里的數據。趟了三次水路,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已是晚上九點多,可距離鎮上還很遠。黑夜中,他用手電筒照著路,緩緩前行,又渴又累。遠遠的,看到了燈光,他很開心,走到近前發現是個水電站,有個師傅準備回鎮上,于是順路把他捎到仁化縣丹霞鎮,回到鎮上已是晚上10點多……
說起這段經歷時,他仍心有余悸,與意外就這么擦身而過!但對*做野外測量的他們來說,這樣的事只是其中的一件。
80后的他,是*
他, 在近7年的工作里,從一名作業員、作業組長,逐漸成長為一名的項目負責人和檢查員。
2012年畢業于中南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的他,同年加入了測繪院,現在已是工程測量隊的一名測繪工程師了。
“我雖然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但對工作充滿期待與熱情。”于是,入職的第二天,他就服從安排,從廣州到了河源測區,加入東源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發證的項目中。
一去就是好幾年,在測區由基層作業員做起,一點一滴開始,跟著經驗豐富的同事學習影像判讀、到各村進行界限劃定……,還利用晚上時間學習CAD成圖、內業建庫等。
很快他便獨當一面了,開始承擔東源縣黃田鎮和半江鎮的確權工作,真正地邁入了測繪大門。
2014年,廣東省全國頭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如期而至,迅速成長為項目負責人的他,接下了這塊硬骨頭,擔任工測隊國情項目的內業技術負責人,負責梅州市的內業采集工作。
國情項目剛開始時,處于摸索階段,加上作業人員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開展難度*。但他并沒有因此而退縮,逐項分解,深入分析。
面對影像判讀方面經驗不夠的同事,他帶著他們到野外去實地判讀;根據梅州地區的特點,他制作了專門的遙感解譯樣本,迅速提高整體內業作業水平;針對標準時點核準時院提供的影像部分區域不清楚、影像調色不利于部分地物判讀的情況,他主動尋找解決方案,通過有效途徑輔助標準時點核準時的判圖。
他總說,辦法總比問題多。憑借著這股勇于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毅力,他順利完成了國情普查這項艱巨的任務,也獲得了地理國情普查*個人稱號。
而在河源市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建設項目中,他一往如前。項目中涉及大量大地測量的內容,面對全新的知識領域,他爭分奪秒地學習,迅速掌握了GPS測量計算、水準觀測及計算及似大地水準面計算等相關內容。一年后,項目圓滿完成,并獲得了2019年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工程獎。
這位不斷挑戰自己的年輕人,他叫邱清清。現正投入粵港澳大灣區測繪基準建設項目,助力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測繪基準建設一張網,為自然資源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提供基礎支撐。
90后的他。是*
她,是一個積極開朗、好學向上的90后少女。
一個家鄉遠在安徽,卻在畢業后毅然選擇留在南粵這片土地上,為測繪事業添磚加瓦的新青年,一個在崗位上奮戰到大年三十才回家的測繪人。
她說,作為一個測繪人就要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地干實事、做好事。2015年,她加入了地理國情普查項目中,擔心因個人能力和失誤而拖累整個團隊,內心掙扎萬分。
好在當時的項目負責堅定地告訴她說,“天塌了有比你高的人,地陷了還有比你矮的人,你就踏踏實實地工作,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就這樣,她豁然開朗,堅定了在測繪工作里鍛煉自己的信念。
2017年.她得到了一個成長鍛煉的機會,成為了工測隊地理國情監測項目的項目負責人。
這是一個時間緊、任務重的基礎性項目,大家都在摸石頭過河,她帶著項目組精心研究,全力以赴,但次提交驗收時仍差強人意。
在被通知要求第二次驗收全部樣本必須通過驗收時,她立即組織會議,分析次提交驗收時出現的問題,積極討論應對之策,以*的工作熱情帶領著項目組開展生產工作。
在她的帶領下,項目組成員出謀劃策,主動請纓,保質保量,抓緊時間做生產,確保了整個項目的順利驗收。她在這次項目中迅速成長了起來,開始承擔著更為重要的工作任務。
踐行著 “對于每一個參與過的項目付出自己的努力,盡可能地做好”這一工作信條的她,叫孫文婷。作為新時代的測繪人,她滿懷期待與干勁……
他們,來自不同年代,但埋頭苦干、腳踏實地是他們一以貫之的測繪人精神,一個又一個項目的成功落地是他們的成長足跡,也是測繪發展的軌跡。雖沒有什么波瀾壯闊的壯舉,但能為國家基礎建設做點事卻是他們共同擁有的樸實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