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元年,也掀起了環保市場的并購浪潮。據粗略統計數據,去年環保并購案例上百起,涉及金額逼近600億元。顯然,這只是一個開始。據僅在2016年季度,環保并購、融資案例已超過30筆,有海外業務拓展,也有非傳統環保公司進去,且交易金額繼續上揚,有近一半案例涉及金額超過億元。
與2015年相比,環保企業更加熱衷于海外并購。根據全國工商聯
環境服務業商會(下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統計,僅一季度,環保領域就開展了6起對外收購,總額達128億元,是去年海外并購總額的兩倍多。
一月,再生金屬加工企業怡球資源宣布擬以1.07億美元(約合69261萬元)價格收購Metalico公司100%股權,進入美國再生金屬上游行業。
二月,北京綠創聲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綠創聲學控股有限公司擬以不超過750萬歐元(約5476萬元)收購“聲學老大”IAC。北京控股用14.38億歐元(約105億元)拿下德國EEW廢物能源利用公司。天翔環境收購德國
水處理公司BWT。雪迪龍通過英國子公司以415萬歐元(約3000萬元)收購比利時公司ORTHODYNE。
三月,先河環保增資美國子公司700萬美元,其中660萬美元(約合4272萬元)用于收購美國監測企業SunsetLaboratory的60%股份。
“從前年開始,我國環保行業化進入高峰期。”E20環境平臺合伙人薛濤曾如是表示,國外環保市場接近飽和,而國內需求高,我國環保技術研發弱,和美、日、德相比差距大,未來十年,環保末端治理都將處于高需求狀態。
并購潮再添新軍
時間節點來到2016年5月,新三板環保企業終于在融資和并購領域邁出了一大步。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環保產業并購依然以頻發的小單交易為主。環保公司11項收購案涉及金額共17.6億元。從并購類型上看,以戰略布局和轉型為目的的跨領域并購依然占所有案例的相當比重,幾家重工、建筑工程從業企業實施對環保產業的戰略布局。
資金方面,上市公司+投資機構聯合組建并購基金的模式依然火熱,典型案例為海外收購折戟的天楹環保投資8.5億元聯合中節能發起成立總規模約5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暫定中節能華禹綠色產業并購基金),結合天楹依然存在的海外并購需求,年內可能還有大宗海外并購交易出現。
5月底,從事環保核心設備制造的掛牌企業河北恒盛環保宣布定向增發融資1.2億元全部用于收購同業公司北京能泰高科環保以增強技術實力,標的公司將為買方增添13項膜產品相關。
此項收購是兩百多家掛牌環保企業近期實施的次重大收購。隨著新三板分層落地,將有二十多家較為的環保企業進入創新層,其對資本的吸引力將有所增強。相應的,作為中國環保產業格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些掛牌企業的收購需求和勢能將開始逐步釋放。
近年并購熱度不減
另據Wind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A股環保行業并購數量達86起,并購金額逾220億元,同比增長147%;與此同時,環保上市公司設立的并購產業基金規模超過200億元。在PPP模式下,行業對上市公司的資本實力、政府協調能力、
綜合治理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眾多上市企業為此開啟了并購+再融資模式以期實現產業鏈的深度整合。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環保公司憑借其資金與平臺優勢,采取橫向并購擴大產業規模,或縱向拓展延伸產業鏈,以實現業績估值的“齊升”。而對于被并購方而言,融資是這類環保公司的普遍訴求,尋求被并購或IPO是其終選擇。基于這一邏輯,近年來環保產業并購熱度不減。
而對于環保公司來說,只在某一領域深耕,空間有限,很難做大做強,通過同業并購實現主業壯大或區域擴張、拓展產業鏈打造綜合環保服務商是環保類上市公司發展的一大特點。同時,相近環保產業細分領域間的拓展,實現產業鏈條延伸也是環保產業并購的一個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并購基金的加速設立,使得該行業的并購更為。據公開資料,2015年以來,環保行業上市公司與各類投資公司紛紛成立產業并購基金,總規模達200多億元,投資領域涉及固廢、水處理、大氣治理等多個領域。某券商由此分析指出,企業融資能力直接關系到其后續拿單能力,目前披露預案尚未完成的融資規模達220億元,再融資進程值得關注。
跨界并購步伐加快
目前,中國的環保企業數量大概在4萬—5萬家,絕大部分為小型企業,對于這些小企業而言,無論從經驗還是實力上看,走上市場并不容易。對此,環保資深人士趙笠鈞介紹,從2009年開始開展環保走出去工作,走出去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包括雙語的人才、對標準的理解、做項目的經驗等。
“對于企業來講,如果沒做好準備,就很匆忙地走出去,這個可能要付的學費代價會比較大。”趙笠鈞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是并購做得相當成功的公司,仍然有一半的并購整合是不成功的。早在2015年5月,國務院在利馬主持秘魯中資企業座談會上對在秘中資企業提出三點希望,其中就包括加強協調配合,抱團出海。
對于相對弱小的環保企業而言,借助與大企業的合作,實現企業走出去變得更為關鍵。“去年我們走出去也是跟一些央企一起走出去。我們現在跟一些中資企業合作的海外項目,目前我們已經盈到的項目,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項目。”趙笠鈞說,隨著上對環保關注的提高,中資企業去海外投資時的環境要求也加大,大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同樣有與環保企業合作的意愿。
“過去對我們來講都是要去找(大企業),借船出海,我們得去找船。現在這些大企業會主動和我們聯系合作。”趙笠鈞說。實際上,從另一個方面看,近年來,被稱為“野蠻人”的大型企業對環保領域的跨界并購步伐加快,也凸顯了環保的要求在加強,環保越來越受重視。
(參考資料:21世紀經濟報道、宇墨Umore、每日經濟新聞、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