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委辦局,中區直駐赤有關單位:
現將《赤峰市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認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024年9月30日
(本文有刪減)
赤峰市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施方案
為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施方案》(內政發〔2024〕24號),進一步推動全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擴大范圍支持政策
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最新政策要求,在工業、環境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物流、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更新以及回收循環利用的基礎上,將支持范圍擴大到能源電力、老舊電梯等領域設備更新以及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加強新增領域相關情況摸底和項目謀劃,建立項目清單,指導各旗縣區做好項目儲備,積極爭取國家更多資金支持。
二、落實設備更新項目地方審核要求
根據國家關于申請大規模設備更新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資金的項目由“地方審核、國家復核”新要求,按照自治區各領域審核工作方案做好上報項目的初審工作。
三、落實交通、農牧領域設備更新補貼政策
加強老舊營運貨車、農牧業機械報廢更新和
新能源公交車及
動力電池更新等補貼政策標準的宣傳貫徹,制定相關設備更新補貼實施方案或實施細則,明確補貼對象、范圍、標準、申報條件、監督管理等方面要求,提高辦事效率,將補貼資金盡快發放到企業和消費者。
四、落實設備更新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
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促進更多信貸資源流向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落實好國家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最新政策,對符合《財政部關于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財政貼息政策的通知》(財金〔2024〕54號)條件經營主體的銀行貸款本金,中央財政貼息從1個百分點提高到1.5個百分點,貼息期限2年。
五、做好以舊換新補貼資金合理使用和規范管理
按照《赤峰市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以舊換新切塊資金分配管理方案》要求,做好各領域補貼資金測算、分配、下達,加強資金使用監控預警、監督核查和進度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專項資金按要求落實到位、發放到位。
六、加強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補貼政策落實
制定出臺赤峰市汽車報廢更新、個人消費者乘用車置換更新、家電產品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家裝廚衛等產品改造換新等領域補貼實施方案,明確各領域資金補貼對象、范圍、標準等方面要求,提高補貼發放效率,進一步推動全市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同時確保以舊換新新老政策的有序銜接、平穩過渡。
七、積極謀劃本地區消費品以舊換新新增支持品類和領域
充分發揮各旗縣區創造力,增強主動性、積極性,在確保資金支持方向符合國家“兩新”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由各旗縣區結合自身實際商市直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謀劃本地區新增支持品類或領域,并適當申請納入自治區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補貼范疇。
八、加強監管執法檢查
防范非法翻新、以次充好出售舊家電等行為,督促家電以舊換新參與企業將回收的廢家電交與正規拆解企業。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大缺陷調查和召回力度,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查處價格欺詐等行為,大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發現存在利用不正當手段騙取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查處。
九、做好資金撥付工作
市財政局要根據《赤峰市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以舊換新切塊資金分配管理方案》要求,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和專款專用,保障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付進度與我市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進度相匹配,避免出現資金沉淀、擠占、挪用等問題。
十、加強組織領導
市發展改革委要定期調度相關工作進展;市財政局要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撥付和監管;市商務局、交通運輸局、農牧局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細化各領域補貼標準,出臺具體實施細則。各旗縣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精心組織設備更新項目謀劃、儲備、申報和實施,創造性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同步做好統計入庫工作。
十一、加強統籌推進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對工作推進、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績效目標實現等情況適時開展自評自查,及時將資金使用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報送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由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匯總形成績效評估報告,并將評估報告作為后續優化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十二、加強宣傳引導
各有關部門要做好相關重要政策文件發布和宣傳解讀工作。市商務局要積極組織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工作啟動儀式,發布各領域補貼實施方案;其他有關部門要加強各自領域政策宣傳、豐富宣傳途徑,增強廣大消費者和經營主體對政策的知曉度,同時做好政策答疑以及輿情研判引導。各旗縣區要充分利用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等渠道,通過設置“兩新”政策專欄、開通“兩新”政策咨詢熱線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政策解讀和成效宣傳,共同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