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 | 9700m3/h | 加工定制 | 是 |
---|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如何設計才合理
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的設計應本著下列原則進行:
(1)總體布置應合理,特別是排灌結合或自排、自引與提水相結合的泵站以及閘站結合的泵站,在布置上應力求緊湊,充分利用建筑物進行調節。
(2)在泵型的選擇上應力求使泵站設計揚程與水泵額定揚程相一致,且滿足灌溉與排水流量的要求。并盡量選用技術上*的泵型,以保證泵站裝置效率高,運行費用省。同時所選用的泵型應是比較成熟的泵型,有一定的運行實踐,應盡量避免選用試驗泵型。
(3)泵型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泵站的用途和工作性質。對那些年工作時間較長的灌溉和補水泵站應選擇高效區范圍寬, 且效率高、汽蝕性能好的泵型。對那些以排澇為主的泵站則應選擇工作性能可靠、結構簡單的泵型。
(4)工程布置應盡量采用正向進水,確保每臺機組的進水條件良好,流態均勻。在工程布置上不得不采用側向進水時,在設計中應盡量延長側向進水口與水泵的距離,并采取一定的導流措施。
(5)出水池的設計應盡量避免急彎而引起水流撞擊、壅高。壓力水箱的設計應避免各出水管道水流的相互沖擊而增加能量損耗。
(6)應盡量采用當地可利用的建筑材料。設計應保證施工簡單、方便,且工程投資較少。
一體化污水提升泵站如何設計才合理
1.4泵站的設計步驟
1.4.1資料搜集
包括興建緣由、設計流量、水位組合、地質資料、地形狀況、水文、氣象資料、交通狀況、電源情況以及對設計的一些特殊要求等。
1.4.2機泵選型
包括泵型及泵的規格的確定,調節方式,泵的臺數確定;電動機功率及型號(含極數)的確定;傳動方式的確定。
1.4.3樞紐布置
包括站址的確定、取水口的布置、引水路線的確定、輸水渠或容泄區的布置以及站身的基本型式(堤身式或堤后式)和進水方向(正向進水或側向進水)
出水方向(正向出水或側向出水)等。對擔負多種功能的泵站,還應確定實現各種功能的方案和方法。
1.4.4輔助設備的布置方案
包括真空泵的布置;起重設備的布置;攔污方式;傳動計算;進出水管道直徑和管道材料、管道附件(閘閥、逆止閥等)的確定等。
1.4.5站身布置
(1)泵房結構型式選擇:根據泵型、地形、水源、水位變幅等情況確定采用泵房的結構型式
(2)斷流方式選擇:根據泵房結構型式及布置要求,確定采用拍門、虹吸真空破壞、快速閘門等斷流方式。在小型泵站中,一般以拍門斷流方式為好。
(3)機房布置:包括機組布置、管路布置、檢修間及主要配電設備和輔助設備的布置。
(4)機房平面尺寸的確定:根據以上布置的要求確定機房的寬度、長度。
(5)機房高度的確定:根據泵型及起重要求和起重設備的型式確定機房高度。
(6)機房各部分高程的確定:包括水泵、電機安裝高程;機房底板、水泵梁、電機梁、地面、屋面大梁、進出水池等各部分高程。
1.4.6水泵工況點核核
根據*后確定的管道及附件布置,計算管路局部損失和沿程損失,并確定水泵工作點。在設計工況下,工作點應落在高效區范圍內,同時能滿足各種要求的水位組合和流量,并保證電動機安全運行。
1.4.7進水建筑物設計
(1)引河設計:包括引河底寬、邊坡、底坡、水深等參數的確定。
(2)前池的設計:主要確定前池的寬度、擴散角、長度、底坡、翼墻型式及前池冒水孔、反濾層的尺寸和型式等。
(3)進水池的設計:主要確定進水池的型式、寬度、長度、進水管喇叭口懸空高、淹沒深度、進水池后壁型式和形狀、管口至后壁的距離以及攔污設施等。
1.4.8出水建筑物設計
(1)出水型式的確定:根據泵房結構型式和布置要求,確定采用開敞式出水池或壓力水箱。
(2)出水池的設計:
確定出水池寬度、深度、長度與銜接段尺寸等。
(3)壓力水箱設計:
包括壓力水箱的結構型式、平面尺寸、高度等。
(4)泄水建筑物設計:
對排澇或排灌泵站還需考慮泄水建筑物部分的布置和尺寸確定及結構設計。
1.4.9繪制機房平面和剖面草圖
根據以上的布置和尺寸,在方格紙上繪制出機房的平面圖和站身剖面圖,并進行合理的調整。
1.4.10機房整體穩定及地基應力校核根據水力計算和設備布置初步擬定機房平面和剖面尺寸之后,對濕室型機房需進行抗滲、抗滑和地基應力核核;對干室型機房還需進行抗浮穩定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