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依據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十四五”時期,推進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省份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生態環境部等18個部門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對建設目標、任務等提出明確要求。
我省合肥、馬鞍山、銅陵入圍國家級“無廢城市”。2023年7月,我廳聯合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等17個部門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我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通知》(皖環函〔2023〕628號),梯次推進其他13個市建設省級“無廢城市”。目前,浙江、江蘇、山東等19個省(市)印發了省級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方案,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2024年1月,我廳聯合17個省直有關部門召開省“無廢城市”建設第一次聯席會議,會上通報我省“無廢城市”建設進展情況,討論修改我省“無廢城市”方案,各單位對《方案》內容基本達成一致意見。
2024年2月,為進一步掌握我省部分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處置情況,我廳安排工作人員赴淮南、淮北調研我省火電行業粉煤灰利用處置現狀并形成調研報告。
二、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總體要求,明確《行動方案》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工作目標:以合肥、馬鞍山、銅陵國家級“無廢城市”示范建設為引領,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形成“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建設格局。到2027年,全省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完善和提升。
(二)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持續完善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制度、持續加強固體廢物監管體系建設、科學建立指標體系;二是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大力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持續提升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規范貯存和處置環節環境管理;三是提升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提升農業廢棄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強廢舊農用物資回收渠道建設;四是推動生活源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促進源頭減量、規范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促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五是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管、推廣綠色建筑,促進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六是健全危險廢物風險管控機制: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健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七是加強體系建設,提升建設“無廢城市”保障能力:完善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市場體系。
(三)保障措施,主要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支持力度、抓好宣傳引導。
三、主要特點
(一)建立我省“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一是結合《國家方案》,立足我省實際,從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保障能力、群眾獲得感等5個方面研究制定省級“無廢城市”建設指標內容。一共39個指標,其中必選25個(含我省特色指標1個),可選指標14個,均列出具體的計算方法和數據來源單位。二是根據省政府印發的《安徽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關于貫徹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安徽省“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等文件,在與各有關省直單位的達成一致意見后,分領域提出2027年綠色礦山建成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城市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等18項量化目標,讓“無廢城市”建設目標具體化、可量化。
(二)聚焦重點領域、產業,因地制宜提出工作要求。一是聚焦建筑垃圾管理領域,提出“建筑垃圾全過程監管,推動各市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等”要求。二是以點帶面,指導銅陵市開展“磷石膏、銅尾砂路基材料驗證應用,制定銅尾礦道路材料應用技術規程”工作,該項工作已列入國家2024年度“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推進計劃。三是聚焦
新能源汽車產業,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
蓄電池回收利用,到2027年,創建一批省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基地。”等工作要求。四是結合“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等重點工作,提出“促進肉牛產業綠色健康發展,配備與設計生產能力、糞污收集處理利用方式相匹配的處理設施設備,暢通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等具體舉措。
(三)建立部門間溝通協作機制。我廳已與17個有關部門共同建立省級“無廢城市”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指導幫扶各市開展建設工作。根據工作職責進行任務分工并與有關省直單位達成一致。
原標題:《安徽省“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解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