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辦公廳公布了2024年水利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籌建)認定名單,由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共建的長三角潮汐河口涌潮-地貌-生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獲準建設,成為全省水利領域首個獲批的部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看到這里,不少人可能一頭霧水:什么是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啊?建設這樣的野外站對我們水利發展又有什么幫助呢?未來,我們又將如何建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別著急,待小編我跟您一一解答。
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其實是我們深入了解大自然的一個觸手。
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野外站”),顧名思義,就是建設在野外,對大自然某個領域進行長期、連續、穩定的定位觀測和科學試驗,以獲取科學數據的研究站點。可以說,野外站,是我們深入了解大自然的一個觸手,是科研的前哨站。
從我們水利領域來說,圍繞全球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生態修復等重點科技需求,建設培育更多行業野外站,可以進一步完善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基地體系,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為服務重大國家戰略貢獻行業力量。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國水利領域共有1家國家野外站、6家部級野外站。為了提高野外站的數量和質量,今年8月,水利部印發《水利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發展方案(2024—2030)》,要求圍繞防災減災、重大水利工程安全、水生態保護與治理、水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水利部野外站,針對性地開展不同情景條件下的觀測試驗,為數字孿生水利建設提供相應的科技支撐,為現代化水利治理管理方案提供前瞻性決策支持。
浙江也一直高度重視水利科技創新科技平臺建設。今年4月,省水利廳印發《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塑造水利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若干措施》,要求完善水利科創平臺布局,強化科技資源匯集共享,創建野外觀測站等高能級科創平臺。
以此為契機,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聯合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以“長三角潮汐河口涌潮-地貌-生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為名稱,著手謀劃開展水利部野外站申報工作。
建設科研前哨站, 可以有效推動長三角水利科技創新發展。
為什么此次獲批籌建的野外站,研究方向是長三角強潮河口研究,且是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聯合上海河口海岸科學研究中心共同建設的呢?
首先,以長江河口、錢塘江河口為代表的長三角河口區域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密集、經濟繁榮,是長三角一體化、長江大保護、海洋經濟示范區等國家戰略的交匯點,擁有世界級城市群以及長江深水航道、曹娥江大閘、秦山核電站、杭州灣大橋等世界知名的重大工程。同時,長三角河口地區動力澎湃,涌潮激蕩,地貌演變錯綜復雜,水旱災害頻發,錢塘江涌潮堪稱世界之最,主槽擺動幅度巨大,河口鹽沼與光灘生境交錯,生態系統保護需求極高。
再次,兩家建設單位“特長”突出,成果頗豐。雙方致力于強潮河口研究,在多年的“并肩戰斗”中,逐步形成“兩基地-三片區-多測點”的整體觀測研究網絡——
“兩基地”,指的是錢塘江河口六堡試驗基地和長江口浦東試驗基地。基地以現場觀測、實測資料分析、物理模型試驗和數學模型計算相結合等方式,開展涌潮、河口水動力特性、泥沙運動與河床演變規律、水資源與生態環境及河口海岸工程應用等科學研究;
“三片區”,指的是錢塘江河口、長江口及長三角其它河口。雙方在這“三片區”內,不定期開展水文泥沙、地形地貌、水環境生態觀測工作,留存了豐富的數據。其錢塘江河口大范圍水下地形監測持續長達近70年,資料豐富和完整性在世界潮汐河口觀測史上都具有唯一性;長江口擁有連續20多年的水文、泥沙、波浪等一手觀測資料,監測范圍之廣、難度之大、測量項目之多、連續性之強、要求之高,在我國河口研究歷史上極為少見。
“多測點”,指的是多年來,雙方設立了閘口、澉浦、平湖、北港中、南槽東、長江口等長期觀測點,實時監測潮汐河口各觀測要素,研究“家底”豐厚。
在這樣的基礎上,雙方合作建設野外站,可以系統性推動長三角河口動力環境演變、重大工程安全保障、變化環境下河湖生態系統演變等野外科學觀測研究,進一步揭示河口演變科學規律,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高質量水利科研成果,推動長三角水利科技創新發展。
未來野外站將用更多科學研究成果, 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此次獲批籌建的長三角潮汐河口涌潮-地貌-生態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為目標,力爭建設成一個有中長期數據積累、科研與服務并重、高質量成果示范應用、科學普及與人才培養的綜合性基地。
該站圍繞信息獲取、機理認知與技術研發三個層面,共設置了4個研究方向:
方向一:高精度立體監測
長三角河口環境錯綜復雜,觀測網絡覆蓋面不全、系統性不夠,數據獲取十分困難。野外站建設將采用立體監測新技術,拓展觀測范圍,加強生態感知,有效增強數據的數量和質量。
方向二:動力-地貌-生物演變研究
目前物理-生物過程的數學描述粗糙,多過程如何耦合的機制不明,定量預測中長期演變仍是挑戰。野外站建設將進一步揭示多過程耦合作用與驅動機制,推動河口演變的定量化預測。
方向三:水旱災害防治技術
目前多源驅動的水旱災害形成機制不明,預報預警智能化程度不高。野外站建設進一步發展具有“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數字孿生模型。
方向四:重大工程安全保障
河口區風暴潮、洪水、海岸侵蝕等多種災害并存,生態減災是重要的發展趨勢,但關鍵技術尚未突破。因此,野外站建設進一步揭示工程災變機理,發展生態防護技術。
下一步,兩個建設單位將成立領導小組和學術委員會,進一步優化調整研究團隊,全面提升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綜合能力和科學規律揭示水平,為常態化開展研究工作、推動長三角水利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來源:浙江省水利廳科技處、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原標題:全省水利領域首個部級野外站獲批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