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產業是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的主導產業,已形成從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到線上線下銷售、面輔料供應等全業態、全流程、全品類的產業生態圈。近年來,織里鎮在無廢理念指引下,以智能化、集約化、資源化融合產業發展,打造“無廢童裝產業”,實現傳統童裝產業的綠色無廢、資源循環新路徑。
巧用“智能化”,撬動“減廢增產”大杠桿
立足童裝產業鏈完整、集群優勢明顯等特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童裝產業數字化智能轉型升級。
一是數智改革推進產廢源頭減量。通過政府補助政策激勵企業進行數字化車間改造,建設一批數字化流水線的標準工廠,實現固廢源頭減量。目前30余家企業已完成數字工廠升級,全面引進智能排版機、自動裁床機、自動打包機等先進設備,提高精準度,裁剪邊角料、制衣報廢品、過度包裝廢品等固體廢物產生率可降低10%,整體效率提升20%以上。
二是產業整合帶動全鏈條綠色發展。按照集聚入園要求,整合原先1100余家低小散作坊,集中建設新港環保生態園區,引導300余家砂洗和印花企業入園。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通過使用水性油墨等原材料減少VOCs廢氣產生;引進可自動配色、小批量生產的數碼印花智能設備,印花成品報廢率降低至5%以內,集中建設污水、廢氣處理設施,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5萬噸,大幅降低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排放。
三是“產業大腦”升級加速智能制造。打通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等數據,開發建設“童裝產業大腦”,被列入首批省級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揭榜掛帥”項目,為全域1.4萬余家童裝生產主體、8000余家電商提供更優服務,實現產業大腦與數字化車間雙向聯動,拉通從原材料采購到成衣銷售全鏈路,打破數據壁壘,有效解決行業市場變化快、信息資源不對稱、供應鏈協同難等問題。
善用“集約化”,激發“低碳共享”新引擎
基于數字化轉型企業“點狀”分布特點,科學編織共享平臺和網絡,打通海內外銷售通路,實現集約發展和貿易流通雙贏。
一是“共享工廠”實現節能和高產雙軌發展。針對數字化工廠改造資金投入大、技術人員少等特點,創新打造共享工廠、共享車間、共享設備、共享人才等共享經濟,整體調配淡季和旺季產能,通過下訂單、找工廠模式實現全域中小企業整體生產時間壓縮至原先的1/3,生產效率提升25%,能源消耗降低10%,助力中小童裝企業實現共富。
二是互聯網+實現線上銷售一路暢通。抓住互聯網+銷售模式契機,大力發展直播經濟,大幅減輕企業的庫存壓力,網店和達人供貨占比總銷售量的70%。導入廣州希音、象嶼等跨境電商平臺,通過平臺直銷、外國人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實現跨境電商出口,打通銷售通路,實現庫存積壓動態穩定,減少一大批過季期貨產生。
三是市場整合實現線下銷售資源共享。整合以童裝城市場、晟舍街區和過季童裝市場為主的多個線下本地童裝批發市場,通過優化物流、拼箱組柜、拼車運輸等形式進行集約化市場發展;同時大力推進織里集貨倉和海外倉“雙倉”建設,鼓勵童裝頭部企業抱團出海經營,實現庫存海內外互通有無,每季庫存消納最優化。
精用“資源化”,打通“梯次利用”全鏈路
針對童裝產業產生的廢布條點多面廣量大難題,吳興區科學布局,引進多個資源化利用項目,實現廢布條分種類梯次利用。
一是精準分類實現高值再生。通過搭建“線上+線下”多元化回收體系,將廢布條邊角料精準分類后定向利用。經過專業化分揀,優選含棉量高的廢布條,通過物理開松、清彈、紡紗等工序,將棉類廢舊紡織邊角料制成再生纖維棉、再生紗線等再生制品并運用于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
二是多向利用實現產業循環。引進先進
再生資源分揀利用一體設備,將滌綸、氨綸類廢舊紡織品精分后制成
再生顆粒,再生產品廣泛用于家紡、玩具、化纖、紡紗、吹塑板材、包裝袋、包裝膜等材料,目前處理能力可達3萬噸/年,再生產品紡紗、包裝袋等已成功用于童裝生產和包裝。
三是抓好末端實現全量利用。充分借助企業專業技術團隊力量,參與制定并出臺多個固體廢物替代燃料團體標準,將無法再生利用的剩余廢布條制成替代燃料SRF,成功探索出廢布條替代燃煤的綜合利用路徑。經官方檢測替代燃料平均熱值可達4800Kcal/Kg,可替代燃煤使用,每年可節約煤炭近2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萬噸。
“無廢童裝產業”的發展使傳統童裝產業融入了綠色低碳元素,為織里童裝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動能。接下來吳興區將持續深入推進“無廢童裝產業”走深走實,從綠色原材料、低碳生產工藝、可循環再生科技等多角度著手,提升童裝低碳無廢產業鏈全面發展。
原標題:吳興織里“三化融合”,打造“無廢童裝產業”(“無廢之窗”?)